使
春天题材
抒情
怀古
哲理
赞美
赞扬
写景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春日即席有题》由宋代诗人王安礼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独特见解。首联“早是天涯多病客,可堪春末少年时。”开篇便以“天涯多病客”自比,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饱受疾病困扰的境遇。紧接着,“可堪春末少年时”则将这种悲凉的情绪延伸至青春易逝的感慨,暗含着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无奈与哀叹。颔联“风流任使花王笑,欢乐除非酒伯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以“风流”自喻,面对世间繁华与美好,却只能让“花王”独自欢笑,暗示了自己虽有才华与情致,却难以得到相应的认可与欣赏。而“欢乐除非酒伯知”,则透露出诗人借酒浇愁、寻求心灵慰藉的心境,表现出在现实面前的无力与逃避。颈联“荆岫定为郊社器,渭川终作帝王师。”转而从个人的局限中跳出,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诗人以“荆岫”和“渭川”象征自己的才能与志向,预示着自己最终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与抱负,也蕴含了对社会公正与个人价值实现的期待。尾联“琅玕未实烟空老,不恨年来紫凤饥。”以“琅玕”(竹子)未成熟便已枯萎,比喻自己才华未展便已衰老,表达了对时光匆匆、事业未成的深深遗憾。最后一句“不恨年来紫凤饥”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超然态度,即使未能如愿以偿,也不再怨恨命运的不公,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观。综上所述,《春日即席有题》通过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角色以及自然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王安礼

47首
北宋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同母四弟。生于宋仁宗景祐元年,卒于哲宗绍圣二年,年六十二岁,官至尚书左丞。世称、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著有《王魏公集》20卷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