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荔
二
首
(
其
二
)
一
骑
红
尘
博
笑
馀
,
马
嵬
归
后
故
宫
墟
。
吾
皇
不
入
南
人
贡
,
留
得
苍
阴
火
万
株
。
咏物
怀古
写景
写历史
赞颂
记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荔枝与历史的深刻联系,通过“一骑红尘”这一典故,巧妙地将荔枝与马嵬坡之变的历史事件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诗人以荔枝为载体,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权力更迭的深思。“一骑红尘博笑馀”,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画面:一匹快马疾驰在红尘之中,背后似乎留下了短暂的欢笑,但这种欢笑终将随风而逝。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荔枝运输的场景,也暗喻了历史中权力斗争的短暂与虚幻。“马嵬归后故宫墟”,紧承上句,将目光转向历史深处。马嵬坡之变后,皇宫成为废墟,象征着权力的消逝与历史的变迁。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荔枝的短暂欢笑与皇宫的永恒荒凉,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吾皇不入南人贡,留得苍阴火万株”,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指出,即使皇帝不再接受南方的贡品,荔枝依然顽强生长,留下一片苍翠的阴凉,仿佛在诉说着不屈的生命力与自然的永恒。这里的“火万株”可能是指荔枝树的繁茂,也可能隐喻着历史的烈焰,强调了生命与自然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不灭。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荔枝这一自然物象,巧妙地融入了历史的宏大叙事,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权力更迭以及生命力量的深刻思考。
庞嵩
679首
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