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过吴公庙
山水田园
真山假山同
山平村野通
此庙据奇石
进进官陂头
临溪浣衣妇
写景
章溪有泷小
焚芟辟草埔
知政占民风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庞嵩的《过吴公庙》描绘了章溪边的小泷与吴公庙的景象。诗中将小泷与规模较大的昌泷相比较,赞美了吴公庙的所在之地,它建在奇特的石头上,真假山景交融,显示出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诗人行经官陂,看到田间平整,村庄相连,反映出农村生活的宁静与有序。庙宇的存在不仅供奉着吴公,还体现了当地百姓对地方守护神的敬仰。村民们提前清理土地,准备春季农事,勤劳而有序。洗衣妇在溪边洗涤衣物,老翁则负责炊事,这些日常生活场景展示了淳朴的乡风民俗。最后,诗人通过提及章邑的临近,表达了对当地官员治理有方、关注民生的赞赏,认为这可以从吴公庙和村民的生活中看出当地的民风淳厚。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

庞嵩

679首
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