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古
战争
哲理
山水
秋节
咏物
龙蛇
情感
忧民
地名
金陵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中的第四首。全诗以“残棋”为喻,表达了对国家分裂、民族纷争的深切感慨。首联“九州一失算残棋,幅裂区分信可悲”,开篇即以“残棋”形象地描绘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九州如同棋盘上被分割的残局,令人感到深深的悲哀。这里的“残棋”不仅指地理上的分裂,也暗含着政治、文化乃至民族情感的断裂。颔联“局内正当侵劫后,人间都道烂柯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在棋局内部,正当双方激烈争夺之际,局外的人们却已谈论起“烂柯时”的故事。这里,“侵劫”象征着战争与冲突,“烂柯时”则借用了晋人王质遇仙的故事,比喻世事变迁,时间流逝之快。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忧虑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颈联“住山师子频申久,起陆龙蛇撇捩迟”,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国家的分裂比作山中狮子的长久静默与陆地上龙蛇的缓慢行动。狮子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威严,而龙蛇则代表了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这两句诗暗示了国家统一的艰难与复杂性,以及恢复稳定的缓慢过程。尾联“杀尽羯奴才敛手,推枰何用更寻思”,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彻底解决民族纷争、实现国家统一的渴望。其中,“羯奴”泛指异族入侵者,隐喻当时的民族矛盾。诗人希望彻底清除这些威胁,然后放下武器,不再深思,意味着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残棋”、“烂柯时”等意象的巧妙运用,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分裂、民族纷争的忧虑,以及对统一与和平的强烈渴望。钱谦益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钱谦益

265首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金液还丹歌(其十七)
唐·元阳子
阴阳冥寞不可知,青龙白虎自相持。年终变转自相啖,白虎制龙龙渐希。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拟古赠友人别
明·刘崧
上山采兰苕,下山采杜蘅。采之何所为,将以遗远行。君行日以远,欢会日以浅。乡心一千里,日逐车轮转。石林夏气清,憩马到江干。杂佩粲琼玖,长祛峨弁冠。驱驰道旁子,赪颜触烦热。永.....
齐天乐·题家药坪问花词
清·戴延介
乌丝几褶蚕眠字,小红箫谱新制。银蜡烧灯,红鳞泛酒,午夜豪尖吹绮。艳情兜起。又絮搅花飞,杜鹃声里。老去江湖,莺莺燕燕也未知。灵山共抛旧隐,石屏风调远,遗响堪忧。宝鸭栏斜,圆.....
醉太平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珊瑚挂瓢。黄金担樵。一枝一叶魂销。倩山妻绣描。霜浓艳潮。露晞艳焦。商声飒飒萧萧。恨宫声未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