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宋
徽
宗
杏
花
村
图
宜
春
小
苑
春
风
香
,
宣
和
秘
殿
春
昼
长
。
帝
所
神
霄
换
新
诰
,
江
南
花
石
催
头
纲
。
至
尊
盘
礴
自
游
艺
,
宛
是
前
身
画
师
制
。
岁
时
婚
嫁
杏
花
村
,
桑
麻
鸡
犬
桃
源
世
。
杏
花
村
中
花
冥
冥
,
纥
干
山
雀
群
飞
鸣
。
巾
车
挈
箧
去
何
所
,
无
乃
负
担
趋
青
城
。
君
不
见
杏
花
寒
食
钱
塘
路
,
鬼
磷
灯
檠
风
雨
暮
。
麦
饭
何
人
浇
一
盂
,
孤
臣
哭
断
冬
青
树
!
写景
历史怀古
赞美
情感
思乡
节令
寒食节
地点
杏花村
写花
杏花
山水
赏析
此诗《题宋徽宗杏花村图》由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描绘了一幅宋代宫廷生活与民间风情交织的画面。首句“宜春小苑春风香,宣和秘殿春昼长”,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皇家园林在春日里的宁静与繁华,春风轻拂,花香四溢,宫殿内春意盎然,时间仿佛静止,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奢华。接着,“帝所神霄换新诰,江南花石催头纲”两句,通过宫廷内部的活动与江南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展现了权力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暗示了权力更迭与自然界的循环不息。“至尊盘礴自游艺,宛是前身画师制”则进一步强调了艺术与权力的结合,皇帝如同古代画师,自由地创造着自己的世界,这种艺术化的治理方式,既体现了皇帝的艺术修养,也反映了其对权力的掌控与审美情趣的高度统一。“岁时婚嫁杏花村,桑麻鸡犬桃源世”描绘了民间的生活场景,杏花村中,人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与桃花源的隐逸生活相呼应,展现了理想中的和谐社会景象。“杏花村中花冥冥,纥干山雀群飞鸣”通过自然界的生动描写,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山雀的飞翔与花的盛开,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与静、生与死相融合的美丽画卷。“巾车挈箧去何所,无乃负担趋青城”则引出了一个未知的旅程,巾车(古代贵族出行时所乘的车辆)与箧(装衣物或书籍的小箱子)的携带,预示着主人公即将踏上一段新的旅程,目的地可能是青城山,这引发了读者对于主人公命运的遐想。最后,“君不见杏花寒食钱塘路,鬼磷灯檠风雨暮。麦饭何人浇一盂,孤臣哭断冬青树!”以杏花、寒食、钱塘路、鬼磷、风雨、麦饭、孤臣、冬青树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凄美而深沉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的感慨。杏花与寒食节的联系,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轮回;钱塘路上的鬼磷与风雨,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残酷;麦饭与孤臣的对比,凸显了普通百姓与权贵之间的巨大反差;冬青树的哭泣,则寄托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深深哀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从宫廷到民间、从自然到人文的广阔视野,以及对历史、生命、艺术与权力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钱谦益
265首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猜您喜欢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