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使
写景
咏物
写花
抒情
地点
记梦
四季中的冬天
抒情中的思乡
赞颂
梅花
城市
都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行者的复杂情感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首句“北仕燕都西住秦”,简洁地勾勒出主人公的行踪,他曾在北方的燕都任职,而后又迁至西方的秦国居住。这种南北辗转的生活状态,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起伏,也隐含了时代变迁的痕迹。“南来使节动星辰”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形容使节南来的场景,仿佛星辰也为之震动,既展现了使节身份的尊贵,也暗示了其行动对周围环境的巨大影响。这一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营造出一种宏大的场面感。接下来,“多年已作罗浮梦”一句,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相联系,表达了主人公长时间漂泊在外,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如同在罗浮山中做着遥远的梦。这里运用了典故,罗浮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常被用来象征心灵的归宿或精神的寄托。最后一句“满眼梅花树底人”,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眼前的景象——满眼都是梅花,而他仿佛置身于树下,与梅花融为一体。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故乡温暖记忆的回望。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坚韧和回归,此处暗含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主人公复杂的心境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是明末清初文人情怀的生动体现。

陈恭尹

1900首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感寓二首(其一)
元·曹之谦
中林有幽兰,罗生杂众草。地僻人不知,芬芳空自好。严霜凋古木,岁晚难独保。愿充君子佩,探撷尚未早。安得清风来,吹香出林表。
知如居,门前即大路
清·郭伦伍
知机且养到虚心,竹立园林堪节取;如愿得春风满眼,梅传驿路带香来。
蝶恋花·秦乐家赏花
宋·张孝祥
烂烂明霞红日暮。艳艳轻云,皓月光初吐。倾国倾城恨无语。彩鸾祥凤来还去。爱花常为花留住。今岁风光,又是前春处。醉倒扶归也休诉。习池人笑山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