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
王
孙
(
其
一
)
春
词
萋
萋
芳
草
忆
王
孙
,
柳
外
楼
高
空
断
魂
,
杜
宇
声
声
不
忍
闻
。
欲
黄
昏
,
雨
打
梨
花
深
闭
门
。
写景
春景
怀旧
写花
梨花
时间
黄昏
节气
未明
译文
暮春时的萋萋芳草总是让人想起久去不归的游子。杨柳树外楼阁高耸,她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杜鹃声声悲凄,令人不忍听闻。眼看又即将到黄昏,暮雨打得梨花凌落,深深闭紧闺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孤独的情感。开篇“萋萋芳草忆王孙”中的“萋萋芳草”形象,常在古典文学中用以表达春天的到来,但这里却与“忆王孙”相连,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青春的无奈。“柳外楼高空断魂”则描绘了一种孤独感,高楼之下,柳絮飘飞,使人心中产生一种空茫和隔绝。接下来的“杜宇声声不忍闻”,其中“杜宇”指的是杜鹃的叫声,这里用以形容春夜的寂静与凄凉,诗人听之,不禁生出种种哀伤。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芳草、柳絮、高楼和梨花雨,以及对动物声音如杜鹃叫声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悲凉。这样的情感表达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颇为常见,是表达个人情怀的一种重要方式。此外,诗中的意象和语言也都十分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重元
4首
李重元,生卒年不详,约1122(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南宋黄升编《花庵词选》,及《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4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婉约词》中收2首。远约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工词。《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四首,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例如第一首写闺阁愁思:佳人高楼远望,只见连天芳草,千里萋萋,而所思之人更在天涯芳草之外;又听得杜宇声声悲鸣,痛“不忍闻”。暝色渐入庭院,主人公在“雨打梨花”的滴沥声中步归绣阁,但心中愁思无疑比此前更加凝重,全词可谓写得一派愁气弥漫
猜您喜欢
满庭芳
宋·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
蝶恋花·秦乐家赏花
宋·张孝祥
烂烂明霞红日暮。艳艳轻云,皓月光初吐。倾国倾城恨无语。彩鸾祥凤来还去。爱花常为花留住。今岁风光,又是前春处。醉倒扶归也休诉。习池人笑山翁语。
花朝寄怀欧嘉可谢伯子黎美周诸子言念去岁同游宝莲正今日也后晤何地可期
明·何吾驺
去岁兹晨共访僧,夜深犹借佛前灯。但令作偈应无住,独喜吟诗得未曾。芳坞莺声春似故,玉沙蜡屐雨同登。看花恰到无言处,君在云山第几层。
夜合花
宋·高观国
斑驳云开,濛松雨过,海棠花外寒轻。湖山翠暖,东风正要新晴。又唤醒,旧游情。记年时、今日清明。隔花阴浅,香随笑语,特地逢迎。人生好景难并。依旧秋千巷陌,花月蓬瀛。春衫抖擞,.....
移菊
宋·吴则礼
爱此秋气凉,捐书坐北户。黄花手自栽,开花忽无数。朔风吹寒云,色映茅檐暮。起立伫幽香,泥衣有零露。旋移霜中花,娱此羁旅人。白发图一笑,天公初不嗔。平生饱参鼻,宿昔应供身。老.....
更漏子
清·沈岸登
梨花深,桃叶遍。家住横塘路半。鱼浪白,燕泥红。都残昨夜风。玉缸香,春酒碧。还向檐前惊惜。临晓镜,镇长思。花开鬓又丝。
和马秀才先归
明·浦源
长安甲第似云稠,冠盖相望孰解愁。宫漏深沉春树里,禁垣环绕碧山头。微烟草色迷征路,澹月梨花隐驿楼。闻道马卿归卧病,懒攻词赋客诸侯。
减字木兰花(其一)
宋·魏夫人
西楼明月。掩映梨花千树雪。楼上人归。愁听孤城一雁飞。玉人何处。又见江南春色暮。芳信难寻。去后桃花流水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