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绛
唇
四
首
(
其
三
)
曲
宴
才
收
,
花
糕
题
罢
过
重
九
。
黄
花
时
候
,
容
易
人
中
酒
。
欲
解
余
酲
,
为
破
新
橙
否
?
霜
清
后
,
一
林
香
透
,
小
摘
思
纤
手
。
节日
秋节
重阳节
写景
秋景
写物
酒
食品
怀人
思纤手
赏析
这首《点绛唇》是清代诗人史承谦所作,描绘了秋季赏菊的雅趣与闲适之情。“曲宴才收,花糕题罢过重九。” 开篇即以“曲宴”、“花糕”点明了节日的氛围,重阳节过后,宴席结束,人们在花糕上题字留念,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气氛。“黄花时候,容易人中酒。” “黄花”指的是菊花,此处借指重阳节的菊花,点明了季节特征。菊花盛开之时,容易让人沉醉于美酒之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欲解余酲,为破新橙否?” “余酲”指饮酒后的微醺状态,诗人想要消除酒后的余醉,于是想到是否可以品尝新鲜的橙子来提神醒脑。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暗示了他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霜清后,一林香透,小摘思纤手。” 随着秋霜的降临,菊花的香气弥漫开来,诗人想象着轻轻摘取菊花的情景,期待着纤细的手指触碰花朵的那一刻。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菊花的香气,更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细腻情感的追求。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以及在秋日里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
猜您喜欢
霜天晓角(其三)九日苏堤
宋·高观国
霜清水碧。冷浸红云湿。休说季伦锦帐,山南岸、更花密。露滴。空翠幂。两峰开霁色。不为浓妆一醉,西风帽、为谁侧。
满江红(其一)丙午重阳前二日雨霁,泗泾倚阑望九山
元末明初·邵亨贞
云琐吴山,重阳近、满城风雨。层楼外、摩挲病眼,尚堪延伫。采菊有谁忘世虑,催租底事妨诗句。纵乌巾、潦倒不禁秋,犹能赋。村隐隐,牛羊路。烟冉冉,蒹葭渡。是几番兴废,几番今古。.....
九日阻雨晚晴二首(其二)
宋·陈耆卿
年年此日竞跻攀,今日柴门雨遣关。不见白衣人送酒,难偕乌帽客登山。鸦声不断遥天暮,鸟影争回落照间。未识明年谁健在,逢时只合暂开颜。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郑愔
涌霄开宝塔,倒影驻仙舆。雁子乘堂处,龙王起藏初。秋风圣主曲,佳气史官书。愿献重阳寿,承欢万岁馀。
十月九日
宋·陆游
酒开瓮面扑人香,菊折霜馀满把黄。我是化工君信否,放迟一月作重阳。
摸鱼儿·九日会周南翁于溪上
元·吴存
问篱边、黄花开否,瓮头新酒篘未。故人有约酬佳节,一幅锦云先坠。凝莫睇。正溪上、西风飒飒吹凉袂。行人笑指。□大似渊明,吟诗吻燥,忍待白衣至。曾报与,松下巢居居士。应来别墅同.....
九日同年宴集
明·范谦
宦旅风尘荏苒,天涯节序频催。霜前白雁初度,雨后黄花漫开。题塔尚怀旧侣,登高并集仙才。百年此日长健,四海论心几回。
刘子希尹王子孟宣许携家酝相过草堂薄暮不至次杜子登高韵以嘲
明·边贡
落日孤城秋可哀,碧溪萦带紫山回。妄随土俗登高去,岂得邻翁送酒来。丛菊破霜开小苑,片云将雨过层台。藤萝石上娟娟月,谁共黄昏坐一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