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抒情
节日
上巳节
思乡
爱情
佳节
春天
写山
悼亡
怀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美的画卷。开篇“画曲霏江碧浏浏”,以碧绿的江水和轻柔的曲调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稚女湔裙试攕手”描绘了少女在江边洗裙子的场景,展现了生活的细腻与纯净。“单衣病客晨未梳,眼眷遥山忆杨柳”则通过病客对远方山峦和杨柳的眷恋,表达了对远方或逝去事物的怀念之情。接下来的“柳宜疏鬓山宜眉”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形象相联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燕来问梦莺不知”以燕子和黄莺的互动,暗示了对梦境的追寻与不可得,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随后的“去日妆台人影绿,东风可怜杜鹃哭”则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景象,以及对杜鹃啼哭的描写,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竹梢露紧魂气香,梦约凄烟秋骨凉”描绘了竹林中露珠与秋风的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幽静与凉意,进一步渲染了哀愁的氛围。最后,“纸钱迥野吹巫角,云影平川漂夕阳”以祭祀的场景和自然景色的融合,展现了对逝去生命的追思与缅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充满了哀愁与美的交织,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