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

)

山水
战争
怀古
抒情
思乡
秋色
城池
军情
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背景下,地方官员处境艰难,物资匮乏,民众生活困苦的场景。首句“日颓云紧晚笳凉,凋槭城台鬼作乡”以凄凉的自然景象象征战乱带来的悲惨氛围,城台如同鬼域,暗示社会秩序的崩坏。接着,“官守令穷狼脱柙,东南辎断雁筹粮”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展示了官员在物资短缺中的困境,以及民众为了生存不得不像雁群筹粮一样四处奔波的艰辛。“孱民久困心疲苶,下士难矜项崛强”则直接揭示了百姓长期受苦,内心疲惫,而那些自视甚高的士人也难以保持傲骨。最后,“天诏传闻恩宥远,伫看穷夜发春旸”表达了对朝廷宽大为怀的期待,希望在黑暗中能迎来春天般的温暖与希望,寓意着对和平与福祉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清代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苦难民众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寄怀王震甫客蜀
明·陈荐夫
邛歊东望草离离,峡口春归未有期。怀古思乡两行泪,岂堪同在听猿时。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詶僧
唐·吴融
玉堂全不限常朝,卧待重城宿雾销。翻忆故山深雪里,满炉枯柏带烟烧。
暮经零陵望愚溪怀柳司马
元末明初·蓝智
湘川入零陵,百里尽崖石。野旷生夕阴,山空澹秋色。缅怀柳河东,微宦曾远谪。才名一代雄,文藻万人杰。朝游愚溪水,莫返愚溪宅。斯人岂真愚,怅望天地窄。当时啸歌地,千古仰遗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