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
宿
写景
山水
抒情
写柳树
秋天的写景
节气的写景
大江的写景
写鸟
城市写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寓居之处周围树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哀愁。首句“急湍冲断梁,枯柳卧矶石”描绘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画面:湍急的水流冲断了桥梁,枯萎的柳树倒卧在岩石上,既有力量的冲击感,又有生命的衰败之象。“旁干迤水心,绿烟缭三尺”则转向对水边景色的描写,绿烟缭绕,仿佛是水面上升腾的雾气,三尺之遥,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纤鸟能解春,时来挂轻翮”中,纤细的小鸟似乎理解了春天的气息,偶尔停歇于枝头,轻盈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烁,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和谐。“宿梦流光娇,难拚眼中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即使短暂如梦,也让人难以割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城湖十万枝,画船负佳夕”描绘了城市湖畔的繁华景象,画船载着游人,享受着美好的夜晚,展现出生活的惬意与美好。“颇闻军躏馀,饥莺吊瞿麦”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后遗症,尽管战事已过,但仍有饥饿的黄莺哀鸣,悼念着被战争摧残的生命,体现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生命的尊重。最后,“尔今亦就凋,知谁与怜惜”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慨,即使再美的事物也会凋零,无人能真正怜惜,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凄月遥山青,明霜大江白”以月色、山色、霜色、江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给人以深沉的思考与回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社会、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姑苏杨柳枝词(其六)
明末清初·屈大均
露咽烟啼总不明,飞花如送复如迎。长条不忍轻攀折,为尔临风最有情。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三日诗
南北朝·鲍照
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时艳怜花药,服净悦登台。提觞野中饮,爱心烟未开。露色染春草,泉源洁冰苔。泥泥濡露条,袅袅承风栽。凫雏掇苦荠,黄鸟衔樱梅。解衿欣景预,临流竞覆杯。美.....
永遇乐·徐州夜梦觉。北登燕子楼作
宋·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