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
阳
夜
发
苍
龙
砺
芒
斗
柄
指
,
寒
月
沄
沄
荡
明
水
。
三
更
风
起
沙
不
动
,
一
白
清
霜
冻
千
里
。
荒
篱
老
鸡
鸣
树
根
,
槽
刍
饲
马
开
店
门
。
轭
铃
摇
兀
出
平
陆
,
梦
回
人
语
东
平
村
。
写景
抒情
秋天的景象
寒冷的天气
夜晚的场景
离别
出发
田园风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汶阳河畔的宁静与寒冷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夜的静谧与辽阔。首句“苍龙砺芒斗柄指”以苍龙喻指时间的流逝,斗柄指向暗示了特定的时间点,营造了一种时间感和空间感的交织。接着“寒月沄沄荡明水”,寒月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荡漾,既表现了月色的皎洁,也映衬出水面的平静与广阔。“三更风起沙不动,一白清霜冻千里”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夜晚的寂静与寒冷。三更时分,虽然风吹过,但沙地却纹丝不动,清霜覆盖了千里大地,展现出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荒篱老鸡鸣树根,槽刍饲马开店门”描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场景,老鸡在荒篱旁啼鸣,马儿在槽边吃草,店门紧闭,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气息。最后,“轭铃摇兀出平陆,梦回人语东平村”则以动中寓静的手法,描绘了行旅者在平旷之地骑行的情景,远处传来的人声,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遥远而熟悉的村落,增加了诗作的意境深度和情感层次。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冷冬夜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送劳掌教之任连州四首(其三)
明·林大春
探奇乘兴望沧溟,时向东山万古亭。此去登临谁最胜,联翩白鹤倚秋汀。
剡溪晓发
清·金居敬
破晓冲寒放越舲,鸣榔惊我醉初醒。拥将布被萦诗思,陡启篷窗列画屏。平野冻云低远树,乱山残雪出孤亭。应知此去山城近,无数炊烟到眼青。
与施邦直过南野堂访陆如昆侍御游道场山泛碧浪湖临别书此
明·孙一元
一笑长髯意已投,角巾相对草堂秋。看山载酒青藜健,笼鹤寻僧尽日游。浮世事多悲去鸟,野人道在只沧洲。他年寄迹来南墅,小结芳邻水竹幽。
送苏台守受代归朝
宋·夏竦
香案当衙拜凤书,使君旌节下姑苏。宾朋唱和诗千首,耆幼扶携酒百壶。野树遮藏过建业,乱山迎送出江都。西风不得同归去,红藕花边望舳舻。
次深井驿宿
明·江源
数鞭羸马来深井,始见人烟此地稠。四面土城依古戍,千家民物异中州。驿楼风急闻宵析,土炕衾寒觅亵裘。才杀五更鸡复唱,可能残梦到南州。
次陈奉祠留别诗韵
明·程通
有分同朝参帝子,无人不道似神仙。正当辽海联居日,又是滁阳建国年。马首云山千里远,鸟啼烟树百花妍。欲知此后相思处,月照西窗夜未眠。
近夫雨中载酒夜访
明·孙一元
夫子多高逸,为官解爱贤。冲泥山径里,访我桂丛边。不废清时兴,还开文酒筵。寒枝通宿鹊,细雨湿浮烟。盘出银丝鲙,诗歌渔父篇。草堂元自僻,华烛更成妍。绝胜习池饮,接䍦倒载还。
月夜怀吴康侯
明·张家珍
江村绿酒对斜阳,潦倒絺衣坐石凉。古木藤萝悬海月,高原松柏动秋霜。故人不见知何处,邻杵忽闻思渺茫。自掩南窗眠未稳,依稀一梦到池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