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
写花
抒情
春景
怀古
咏物
赞颂
节日
春天
城市
锦官城
宫怨

赏析

这首《金缕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紫绵花馆中海棠盛开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开篇“影怯栏干曲”,以“怯”字生动地描绘出海棠在月光下轻柔、羞涩的姿态,仿佛在栏杆曲折之处轻轻摇曳,引人遐想。接着,“倩谁人、深深贮向,玉楼金屋”,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海棠比作珍稀之物,需要精心呵护,置于华丽的居所之中,流露出对海棠的珍爱之情。“除却江南梅萼瘦,要让此花幽独”,通过对比江南梅花的瘦弱,强调了海棠的独特与高雅,它独自绽放,不与群芳争艳,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也相对、无言倚竹”,海棠与竹子相依,静默无语,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乞护春阴嫌尚冷,唤双鬟、添照湘屏烛”,表达了诗人希望春日的阴凉能为海棠提供庇护,同时借助侍女点燃的烛光,增添了一抹温馨与浪漫。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海棠的细心照料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吹叶底,露华绿”,通过风吹过海棠叶底,露珠闪烁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海棠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昭阳乐部传新曲,恐痴肥、太真睡态,肖渠未足”,这里借用了昭阳殿的典故,表达了对海棠独特魅力的欣赏,同时也暗含对传统审美标准的反思,认为海棠的美超越了传统的评价标准。“画苑荃鸾仙去久,漫写蜀笺横幅”,诗人感慨于画苑中的仙人已逝,只能通过蜀地的纸张来描绘海棠的美丽,表达了对海棠难以捕捉的遗憾与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笑桃李、有香还俗”,将桃李的香气与世俗相联系,反衬出海棠的高洁与脱俗。最后,“生怕胭脂零落易,尽鹧鸪、催送东风速”,表达了诗人对海棠凋谢的担忧,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希望通过鹧鸪的啼叫,加快春风的到来,留住海棠的美丽。而“莫辞饮,酒千斛”,则以豪迈的态度,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事物时的豁达与珍惜,即使喝尽千斛美酒,也要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时刻。整首词通过对海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情趣的高雅追求,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寄怀王震甫客蜀
明·陈荐夫
邛歊东望草离离,峡口春归未有期。怀古思乡两行泪,岂堪同在听猿时。
感寓二首(其一)
元·曹之谦
中林有幽兰,罗生杂众草。地僻人不知,芬芳空自好。严霜凋古木,岁晚难独保。愿充君子佩,探撷尚未早。安得清风来,吹香出林表。
礼部旧无朝房予疏请命工曹特建盖异数也落成春祀斋宿奉简张蔡二寅丈(其三)
明·严嵩
晓星残月在檐西,起望天街簇仗齐。瑶雪静含鳷鹊影,綵云深护凤凰栖。南宫礼乐逢昌运,上苑烟花续旧题。谁信烧灯催草奏,每看堂印夜中携。
知如居,门前即大路
清·郭伦伍
知机且养到虚心,竹立园林堪节取;如愿得春风满眼,梅传驿路带香来。
长安春望二首(其二)
明·张元凯
幽燕今是汉西京,宫阙参差入太清。紫禁铜龙閒夕照,绿杨缇骑散春明。繁花总异人间色,众乐能传天上声。盛世有谣同击壤,可知无筑和荆卿。
宫词一百七首(其十一)
明·宁献王
宫花著雨渐应稀,柳絮因风不肯飞。恰似太真春睡重,玉容娇惰不胜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