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

竿
悼亡
读书
写景
咏物
写风
抒情
历史情感
情深义重
情感饱满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检录叶山人元阶遗稿》。诗中充满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首联“刻烛豪情已换初,风天夜挍蠹残书”,描绘了诗人面对友人遗稿时的情景。刻烛豪情,暗示了友人生前的豪迈与激情,而“已换初”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风天夜挍蠹残书,则是夜晚在风中翻阅友人留下的残破书籍,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凄凉与无奈。颔联“梦长易竭湔衣泪,息短难凭借力嘘”,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痛。梦长易竭,意味着梦境虽长却容易消散,如同泪水般无法持久。息短难凭借力嘘,则是感叹生命的短暂,即使想借助外力也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颈联“遗札去年成死别,漂魂乱国感荒庐”,点明了友人离世的时间和地点。遗札,指的是友人留下的信件或手稿;死别,表示友人的离世。漂魂乱国感荒庐,则是说友人的灵魂在乱世中飘荡,令人感伤不已。尾联“月窗瘦响三竿竹,依约琴边听佩琚”,以月光下竹子的清瘦声响和想象中的琴声与佩琚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哀愁的氛围。月窗瘦响,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清冷;三竿竹,可能寓意着时间的推移;琴边听佩琚,则是通过音乐的联想,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哀悼。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友人遗稿的回忆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昭德皇后挽歌词
唐·白居易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春归金屋少,夜入寿宫长。凤引曾辞辇,蚕休昔采桑。阴灵何处感,沙麓月无光。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又赠上人(其三)
宋·周南
橙橘青时最有香,包山架后两番霜。上人梦里营诗思,比似看经僧更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