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中
红
梅
盛
开
折
送
李
野
夫
轻
苞
满
槛
簇
花
钿
,
云
幕
低
垂
黯
淡
天
。
巫
峡
人
归
街
暮
雨
,
阿
溪
家
远
隔
非
烟
。
少
分
山
客
红
云
破
,
拟
夺
星
郎
锦
帐
鲜
。
未
上
春
风
惜
寒
晚
,
故
教
开
向
众
芳
前
。
写花
写景
写雨
梅花
咏物
怀古
抒情
春天
寒冬
送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红梅盛开的景象,充满了诗意与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美与人的思绪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句“轻苞满槛簇花钿”,以“轻苞”形容梅花初绽时的娇嫩与轻盈,以“簇花钿”比喻花瓣如镶嵌在枝头的珠宝,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生机。接着,“云幕低垂黯淡天”一句,通过描绘低垂的云幕和黯淡的天空,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诗意。“巫峡人归街暮雨,阿溪家远隔非烟”两句,运用了典故和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巫峡的传说与阿溪的遥远,以及暮雨中的归人与隔绝的非烟,都赋予了这幅画面更深的意境和情感。“少分山客红云破,拟夺星郎锦帐鲜”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山客与星郎的意象,分别代表了隐士与文人,通过“红云破”和“锦帐鲜”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最后,“未上春风惜寒晚,故教开向众芳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珍惜,同时也体现了对梅花早春开放的赞美。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率先绽放,不仅展示了其坚韧的生命力,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中红梅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
沈括
63首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