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人
(
其
二
)
酷
怜
风
月
为
多
情
,
还
到
春
时
别
恨
生
。
倚
柱
寻
思
倍
惆
怅
,
一
场
春
梦
不
分
明
。
抒情
写景
离别
记梦
春天
情感
思乡
思念
爱情
闺怨
译文
因为对风月太过怜爱,所以在春天来临之际,离别的愁绪油然而生。
靠着柱子深感失落,思绪万千倍加惆怅,这场春梦模糊不清。
赏析
这首诗是张泌的《寄人(其二)》,属于唐末宋初时期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哀伤,以及对春天里种种离别之情感的深刻描绘。“酷怜风月为多情”一句,以一种质问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风、月等美好景物过分地倾注情感的复杂心理。这种情感并非单纯的欣赏,而是与个人经历和情感纠葛交织在一起。“还到春时别恨生”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这个季节对于诗人来说,意味着离别和哀愁的情感体验。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的时期,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缅怀往昔、感伤别离的背景。“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句,通过“倚柱”这个动作描绘了诗人沉浸于过往回忆之中,心境愈发沉重。这里的“寻思”和“惆怅”,均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怀与哀伤。最后,“一场春梦不分明”则是全诗情感高潮的一句,以一种超脱现实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瞬间无法辨识其真假,甚至连它们是否真的存在都成为了疑问。这里的“一场春梦”,既可以理解为诗人个人经历,也可视作对整个春天里种种情感体验的一种概括。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巧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时光无法忘怀的复杂心理。
张泌
47首
(bì)(生卒年),《全唐诗》作曰字子澄。五代后蜀词人。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词用字工炼,章法巧妙,描绘细腻,用语流便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后宫词
明·姚光虞
珠箔罗帏梦不成,起来花底听残更。多情祇有长门月,夜夜瑶阶伴影行。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