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悼亡
读书
写景
春天
抒情
惜时
咏物
怀古
山水写景

赏析

这首挽诗,以哀婉之笔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首句“三生石上指空弹”,借用佛教中的三生石概念,象征着生命轮回的无常与空幻,暗示逝者虽已离去,但对其记忆与情感却如同在三生石上弹指,历久弥新,难以忘怀。次句“读罢《楞严》静里观”,通过阅读佛经《楞严》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表达了面对生死离别时的内心挣扎与寻求解脱的过程。接着,“尘土何堪埋玉树”,将逝者比作珍贵的玉树,即使尘土掩埋,也无法掩盖其内在的光芒与价值,以此表达对逝者卓越品质和精神的赞美与敬仰。最后,“梨花小阁又春寒”描绘了一幅春寒料峭中梨花盛开的小阁景象,既渲染了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也暗喻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以及对逝者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如同春日里不凋零的梨花一般的永恒怀念。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形象的比喻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个人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悼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周兰秀

19首
[明]女。玉台画史扫叶山房石印本作兰芳,画史丛书本作兰秀。吴江(今江苏吴江)周应懿孙女。孙愚公妻。其母沈嫒,著声香奁,兰秀秉其家学,雅善吟咏有餐花遗稿,山阴王端淑称许之。工绘事,善写竹。《档李诗系、孙氏家乘、清画家诗史》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