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
潼
关
昔
闻
潼
关
名
,
今
履
潼
关
道
。
巇
崄
何
年
开
,
崔
嵬
自
天
造
。
群
山
一
拳
多
,
长
河
百
川
导
。
仰
面
天
茫
茫
,
荡
胸
云
浩
浩
。
径
路
何
萦
纡
,
力
惫
无
由
到
。
长
风
振
林
薄
,
为
我
解
烦
燥
。
停
车
坐
移
时
,
谁
复
同
笑
傲
。
设
险
壮
三
秦
,
皇
风
肆
丕
冒
。
客
路
敢
辞
劳
,
君
恩
欲
图
报
。
地点
潼关
写景
抒情
边塞
励志
赏析
这首诗名为《入潼关》,是明代诗人杨旦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进入潼关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内心的感受。首句“昔闻潼关名,今履潼关道”表达了诗人对潼关久闻其名,今日终于亲临其境的感慨。接着,“巇崄何年开,崔嵬自天造”描绘了潼关地势险峻,自古以来形成的壮观景象。诗人通过“群山一拳多,长河百川导”展现了山峦连绵、河流纵横的自然风貌。接下来,“仰面天茫茫,荡胸云浩浩”则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时的震撼心情。诗人感叹道路蜿蜒曲折,“径路何萦纡”,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同时也流露出对到达目的地的渴望。“力惫无由到”一句,透露出诗人身体疲惫,但内心却充满坚持与不屈。接着,“长风振林薄,为我解烦燥”描绘了清风拂过,带来凉爽与宁静,仿佛在为诗人驱散旅途中的疲惫与烦躁。最后,“停车坐移时,谁复同笑傲”表达了诗人暂时停下脚步,享受片刻宁静,却也感到了孤独与寂寞。“设险壮三秦,皇风肆丕冒”赞美了潼关作为三秦要塞的险峻与壮丽,以及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诗人以“客路敢辞劳,君恩欲图报”结束全诗,表达了自己虽长途跋涉,但对国家的忠诚与感激之情,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整首诗通过对潼关壮丽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对国家忠诚的抒发,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钱清夜渡
宋·陆游
轻舟夜绝江,天阔星磊磊。地势下东南,壮哉水所汇。月出半天赤,转盼离巨海。清晖流玉宇,草木尽光彩。男子志功名,徒死不容悔。坐思黄河上,横戈被重铠。晚途虽益困,此志顾常在。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