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地点
读书台
怀古
悼亡
山水
读书
情感
战争
历史人物
地方风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贤士隐居读书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哲理意味。诗人通过描述这位贤士在安乡这个古老地方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与世无争、潜心学问的形象。“安乡古下邑,公偶混迹居。”开篇点明地点和人物身份,暗示了这位贤士并非世俗之人,而是隐居于此,与世隔绝,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知识的积累。“编茅阅古今,清澄涔澧潴。”进一步描绘了贤士居住环境的简朴与宁静,以及他阅读古今书籍,汲取知识的场景。这里的“清澄”不仅形容水的清澈,也象征着贤士心灵的纯净与智慧的深邃。“波涛入胸中,万甲时卷舒。”形象地比喻贤士内心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时而激荡,时而平静,展现出他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坐吞八九泽,去作宋真儒。”这里使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贤士阅读广泛,学识渊博,最终成为像宋真儒那样的伟大思想家。“西师出绪馀,胆已寒毡庐。”通过描述战争的背景,反衬出贤士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他的内心依然保持着冷静和坚定。“军中但歌范,谁识旧陶朱。”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贤士才能的赞誉,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只看重表面功利而忽视真正人才的批评。“大贤方穷时,隐忧在江湖。”进一步揭示了贤士在逆境中的坚持与乐观,即便身处困境,心中仍怀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功成等糟粕,况复堂上书。”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持续的学习和内心的充实,而非外在的成就。整首诗通过对贤士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猜您喜欢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仙人台
清·程虞卿
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仙人竟不来,空台吊孤影.....
方处士挽诗二首(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不比他人死,何诗可挽君。渊明元懒仕,东野别攻文。沧海诸公泪,青山处士坟。相看莫浪哭,私谥有前闻。
苑里八景诗
清·蔡见先
一角峰峦晓更青,凭江幻作虎头形。荒祠苔印何人到,极浦潮回有客听。骤雨挟同山鸟疾,狂风吹共海鱼腥。黄庭阅后难成梵,九十滩音沸不停。
重过东野故居
宋·陈必复
郭外有村名孟堡,旧传君此卜幽栖。草荒东野千年宅,水绕南山一曲溪。人物不生诗渺渺,秋风无语恨悽悽。可怜如许衣冠士,不为留祠向竹西。
过张子英閒止斋阅法书名画
明·袁华
步出甘泉坊,始得閒止斋。虽迫市中杂,颇惬静者怀。阅架发古秘,展玩心所谐。方忻昼晷永,适际风日佳。疏花鄂韡韡,好鸟鸣喈喈。回策古城隅,丛祠临水涯。乔木暝烟合,遥峰夕岚霾。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