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写景
抒情
情感
思乡
秋天
节制
声景
蝴蝶
鸳鸯
四季的雨

译文

安卧斗帐中,寒夜寂静,不料一阵萧疏带凉的雨意,进了窗户,从梦中惊醒。住处地近城南,此刻听得城楼上更鼓敲了三响,已是三更天了。室内夜漏滴答、滴答,有节奏地连成一支水滴之声。窗外雨点潇潇阵阵,从杨柳叶尖上滴响,在芭樵叶片上溅响,奏成一场雨滴的交响乐。无情的雨滴,一个劲儿地滴,也不管要滴穿这一双愁人的耳,要滴破这一颗思乡的心。
雨丝真细,若有若无,飘飞在空中,如缕缕游丝。雨丝有时也加大而形成雨点,洒在植物叶上汇聚起来,又如颗颗真珠。叶子承受不了而珠落,滴答一响,碎了。雨珠的聚而复散,与人生的悲欢离合,是多么相似呵!刚才一晌好梦,就让雨声绘打破了。梦一醒,不由人不羡慕那些雨夜双栖的伉俪。此时此刻,让我的精神飞过无边的雨丝,与千里之外的人相会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的寂寞与孤独,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声中的情感世界。"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情景:一个沉睡之人的安稳与外界的寂静,只有窗外细雨的声音如织。"南楼近、更移三鼓,漏传一水"进一步加深了夜晚的氛围,时间在滴答中流逝,而空间则被限定在南楼和水声之间。接下来的"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将听觉细节推向极致,雨滴落在特定的植物上,增添了一丝生动之感。这两句通过对声音的精细描述,使读者几乎能听到那雨滴落在杨柳和芭蕉上的声音。"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无似有,游丝细。聚复散,真珠碎"则是诗人的情感流露。雨声不仅触动了他的听觉,更引起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内心的忧伤。"游丝细"可能暗示着思绪如蛛网般细微而又难以捉摸,而"聚复散,真珠碎"则是对无法挽回的美好时光的哀叹。最后两句"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安排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无法长存的感慨。"破我一床蝴蝶梦"可能象征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而"输他双枕鸳鸯睡"则是对失去之后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姑苏怀古
宋·释义传
西南山水佳,清游何款款。白云无定踪,飞入长洲苑。空台谁与登,麋鹿去人远。啼月城头乌,风悲易凄断。烂开木芙蓉,寒塘弄清浅。凭虚一徘徊,西飞日何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