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山水写景
抒情
写山
秋天
情感
登高怀古
赞美地点
惆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道山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首句“名藩跨炎服,崇阜极幽爽”点明地点,描述了道山亭所在的位置,高耸的山峰带来了一种幽静而清爽的氛围。接着“亭台纳元气,磅礴俯深广”进一步描绘了亭台楼阁与自然融为一体,气势磅礴,俯瞰着广阔无垠的景象。“我来属初霁,心与孤云往”表达了作者在雨后初晴时来到此地,心灵如同飘浮的孤云一般自由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处。接下来的“萧飒海树秋,如闻暮潮响”则通过秋天海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仿佛能听到潮水退去的声音。“摩挲石阑古,挥霍霄汉上”描绘了作者抚摸古老的石栏杆,目光望向天际,似乎能触及云霄。这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也表达了对宇宙广阔无垠的敬畏之情。“大有本虚空,河山一溟涨”则是对大自然的哲学思考,认为万物的本质是空灵的,山河大地在广阔的宇宙中显得渺小。最后,“凄凉乘槎意,迢递紫霞想。浊世谁复然,临风默惆怅”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虽然心中怀有乘木筏探寻仙界的梦想,但在这个浑浊的世界里,这样的追求似乎难以实现,只能在微风中默默感叹。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

猜您喜欢

即笔
宋·释绍嵩
小阁称幽隐,群峰竞秀尖。村舂雨外急,秋色望中添。世事已黄发,忘情付黑甜。从渠造物巧,未怪老夫潜。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秋胡行
魏晋·曹操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
太晖观晚眺
明·宋登春
霞月生西岭,秋云澹暮山。鸟啼仙阁近,花落羽人闲。白发非生事,黄金岂驻颜。孤怀犹未惬,长啸下松关。
性老致庐山茶
宋·方岳
枉作江南半世人,安知五老不吾嗔。自参茶壑风烟美,略识庐山面目真。涧汲每思佳客共,云眠谁谓老师贫。秋崖只有诗如此,回向山灵报答春。
览鍊师张殷儒诗
唐·李翔
石井峰高劈曙云,云开山露见张君。心藏定远握中策,袖贮怀沙江上文。巨壑波翻鲸少敌,老松巢迥鹤难群。无端示我青霞句,吟断秋风到日曛。
题巫山庙
唐·刘沧
十二岚峰挂夕晖,庙门深闭雾烟微。天高木落楚人思,山迥月残神女归。触石晴云凝翠鬓,度江寒雨湿罗衣。婵娟似恨襄王梦,猿叫断岩秋藓稀。
赠天台僧
唐·江为
白发经年复白眉,斋身多病已无机。曾来越客留诗板,旧识蕃人送衲衣。岩窦夜禅云树湿,石桥秋望海山微。结庵更拟寻华顶,晚岁应容叩竹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