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月
满
扬
州
·
寄
书
心
事
密
于
茧
,
牵
起
万
重
思
。
连
蜷
易
生
易
断
,
蚕
老
不
成
丝
。
吐
出
编
成
锦
字
,
付
与
长
江
九
折
,
鱼
腹
去
何
迟
。
此
意
古
人
有
,
今
竟
见
于
兹
。
厚
堆
愁
,
浓
抹
泪
,
八
行
诗
。
掩
头
藏
尾
,
生
防
深
意
别
人
知
。
顺
著
璇
图
还
曲
,
笑
展
红
笺
还
哭
,
哭
了
算
归
期
。
冬
尽
不
归
去
,
翻
说
待
花
时
。
抒情
思乡
爱情
情感
赞美
怀古
节令
冬天
地点
扬州
赏析
这首诗名为《明月满扬州·寄书》,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朱青长。诗中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以织茧、蚕丝为喻,描绘了心中思绪纷繁复杂,如同蚕丝般缠绕不断,却又因蚕老无法抽丝成线,寓意着情感的无尽和难以言表。诗人将这份深情寄托在锦字书信中,通过长江九折的曲折传递,期待它能尽快抵达鱼腹,但又感叹其行程缓慢。诗人借用古人的情感表达,感叹今人的情感共鸣,暗示着这种情感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接下来的诗句“厚堆愁,浓抹泪,八行诗”进一步渲染了愁绪之深,泪水之多,以八行诗的形式将情感浓缩。诗人运用“掩头藏尾”的隐晦手法,暗示情感的深藏不露,唯恐被人轻易察觉。在情感的起伏中,诗人的情绪从悲伤转为苦笑,再回归到哭泣,反映出对归期的期盼与无奈。最后两句“冬尽不归去,翻说待花时”,表达了诗人期待春天的到来,似乎只有花开之时,才能为这段漫长的等待画上句号。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辋川集·孟城坳
唐·王维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雪作儿童以衣袖盛之如柳花状
宋·朱翌
六花几岁不来南,大似优昙欲遇难。瓦响急倾鲛鮹颗,袖宽先得柳花团。莫忧荔子明年少,已是梅英向腊残。骨冷魂清北风里,更临江槛俯惊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