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逝
头
白
夫
妻
分
无
子
,
谁
令
兰
梦
感
衰
翁
。
三
声
啼
妇
卧
床
上
,
一
寸
断
肠
埋
土
中
。
蜩
甲
暗
枯
秋
叶
坠
,
燕
雏
新
去
夜
巢
空
。
情
知
此
恨
人
皆
有
,
应
与
暮
年
心
不
同
。
悼亡
情感
秋天景色的
写鸟
夜宿的
怀古
译文
满头白发的老夫妻没有子女,是什么让老人在梦中感慨年华老去。
床上病妇三声哀叹,一寸断肠伴随着她被埋入土中。
蝉的外壳在秋日里暗自枯萎,落叶纷纷;雏燕已离巢,夜晚的窝空空如也。
虽然明知这种遗憾人人都会有,但老年人的心情应是更加不同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年的悲凉画面。开篇即写“头白夫妻分无子”,直接点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家庭断绝的深切感受。“谁令兰梦感衰翁”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无奈与哀伤。接下来,“三声啼妇卧床上,一寸断肠埋土中”,则是对生命即将逝去的无力感受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蜩甲暗枯秋叶坠,燕雏新去夜巢空”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强化了诗中的哀愁气氛。蜩(蝉)在树上鸣叫,但声音已经变得微弱而凄厉;秋叶枯黄,随风飘落;燕雏刚离巢穴,夜晚的空巢显得格外孤寂。最后,“情知此恨人皆有,应与暮年心不同”,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苦短和晚年孤独的普遍感悟,同时也强调了这种感情在暮年特别深重。整首诗通过对生命无常、亲人离去以及个人的孤独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元稹
887首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您喜欢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钓台
宋·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