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
悲
怀
三
首
(
其
三
)
闲
坐
悲
君
亦
自
悲
,
百
年
都
是
几
多
时
。
邓
攸
无
子
寻
知
命
,
潘
岳
悼
亡
犹
费
词
。
同
穴
窅
冥
何
所
望
,
他
生
缘
会
更
难
期
。
唯
将
终
夜
长
开
眼
,
报
荅
平
生
未
展
眉
。
悼亡
抒情
情感
忧民
思乡
思君
怀古
答谢
译文
闲坐哀伤你也是在哀伤自己,百年光阴又算得了多久。
邓攸没有孩子最终明白天命,潘岳悼念亡妻仍是徒劳言辞。
期望同墓穴中幽暗不明有什么指望,来世缘分再遇更难以期待。
只能整夜睁眼长久思念,报答你一生未曾舒展的眉头。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哀思和对过往美好时光无可奈何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悲伤来反思生命的短暂,百年仅如弹指之间,不禁感慨万分。“邓攸无子寻知命”一句,提及历史上的邓攸,他因无后而体会到命运的无常。接着,“潘岳悼亡犹费词”则是说即便是才子潘岳,在面对亲人去世时也要耗费许多文字来表达哀思。“同穴窅冥何所望”表露了诗人对于共同埋骨之地的无奈与渺茫,暗示着生死之境难以企及。“他生缘会更难期”则是说未来重逢的机会极其渺小,不可预测。最后两句,“唯将终夜长开眼,报荅平生未展眉”,诗人表达了彻夜不眠,只为在有限的生命里尽情回味那些未曾展现的欢乐时刻。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无常的感慨,传递出一种深切的人生哲思。
元稹
887首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