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乐
天
别
弟
后
月
夜
作
闻
君
别
爱
弟
,
明
天
照
夜
寒
。
秋
雁
拂
檐
影
,
晓
琴
当
砌
弹
。
怅
望
天
澹
澹
,
因
思
路
漫
漫
。
吟
为
别
弟
操
,
闻
者
为
辛
酸
。
况
我
兄
弟
远
,
一
身
形
影
单
。
江
波
浩
无
极
,
但
见
时
岁
阑
。
写景 山水
亲情
译文
听说你告别了亲爱的弟弟,明月映照着寒冷的夜晚。
秋天的大雁轻轻掠过屋檐的影子,清晨的琴声在台阶前回响。
惆怅地望着辽阔的天空,思绪随之漫无边际地延伸。
我吟唱这首离别弟弟的曲子,听者无不感到心酸。
更何况我的兄弟相隔遥远,只留下我孤单的身影。
江水浩荡没有尽头,只见时光匆匆流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离别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和不舍。诗中“闻君别爱弟,明天照夜寒”两句开篇就设定了一个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一种深切的情感;接着“秋雁拂檐影,晓琴当砌弹”则通过对秋雁和早晨琴声的描述,增添了一份落寞之情。诗人在“怅望天澹澹,因思路漫漫”中表达了心中的不舍和思念之深,天空的辽阔似乎也映射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茫然。紧接着“吟为别弟操,闻者为辛酸”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兄弟离别之痛。在后半部分,“况我兄弟远,一身形影单”透露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依,而“江波浩无极,但见时岁阑”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景物的变迁都成为了离别之痛的象征。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精细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复杂且深沉的情感世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表达离别之情的一幅美丽画卷。
元稹
887首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