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写景
地点
咏物
山水
抒情
白鸟
黄茅
时间感知
乡村田园
汲水品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城探访友人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出郭行寻野老家”,开门见山地展现了诗人踏足郊野,寻找友人的行动,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接着,“桑条生葚楝生花”一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郊外的春日景象,桑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楝树上绽放着美丽的花朵,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意。“别来似有三秋隔,到此曾无二里赊”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久别重逢的期待与对旅程距离的感慨。虽然相隔的时间似乎有三个秋天那么长,但实际路程却并不遥远,这种情感上的距离与现实中的接近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白鸟随人频往返,黄茅盖屋半欹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乡村图景。白鸟在空中自由飞翔,时而跟随行人,时而返回,象征着自由与和谐共存。而黄茅覆盖的屋子,虽有些倾斜,却也透露出一种质朴的生活气息。最后,“遥知去汲乌龙井,细歠菩提寺里茶”则将目光转向了友人的日常生活,通过想象友人取水、品茶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对友情和宁静生活的向往。整个诗歌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更蕴含了对友情、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减字木兰花·溪山夜雨,摹董北苑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睡云刚醒。大地山河慵不整。白屋清泉。可许闲人作地仙。矮亭修竹。鸡犬为留云里宿。亦可孤蓬。藏在冥蒙不漏风。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登庐山诗二首(其二)
南北朝·鲍照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瑶.....
次云松访复婴宿万年宫
元末明初·蓝仁
闻道寻仙叩洞门,清溪古木路斜分。桃花满地飞红雨,橘树悬崖涨绿云。讲罢先天烟篆冷,梦回斜月玉笙闻。高秋也欲扶衰病,共候山中白马君。
辽城望月
隋末唐初·李世民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湖寺拥碧轩
元·张雨
喧寂一尘隔,湖滨出宝坊。荷阴分补衲,水气杂烧香。书勘乌皮几,茵敷白?床。从来已公屋,诗客许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