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物
情感
对话
自然景象
季节
春天
赞美
对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江南地区纺织女工在春日里忙碌劳作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们对色彩的追求与对美的独特理解。诗中首先提到“吴蚕八茧缫长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江南地区,以吴地的蚕丝为原料。接着,“玉纤染云上春机”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女子的手比作“玉纤”,在“春机”(织布机)上如同云彩般轻盈地操作,生动地描绘出织女们在春日里忙碌而优雅的工作场景。随后,诗人通过“大姑爱织榴花色,小姑爱织梨花白”两句,展现了姐妹二人对色彩的不同偏好。大姑偏爱红色的榴花色,象征着热情与活力;小姑则更倾向于白色梨花,代表纯洁与高雅。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个人审美差异,也暗示了不同性格特点。最后,“小姑回头语大姑,梨花洁白不受污。大姑榴花故自好,以色娱人岂长保”几句,通过对话形式,深化了主题。小姑以梨花的纯洁为荣,认为它不会受到外界污染,而大姑则以榴花的鲜艳自傲,但同时也意识到色彩之美并非永恒,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探讨,也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古代江南地区纺织女工的生活状态和她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

猜您喜欢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寿静斋兄
明·王汝廉
兄向庙廊荣紫绶,弟从岩谷乐幽栖。生同盛世遭逢异,系出中丞寿算齐。斋外棠花长韡韡,池边草色正萋萋。相期每岁朝元后,次第春风入品题。
牡丹三首(其二)
宋·傅察
无奈狂风日日催,东君欲去复徘徊。应缘众卉羞相并,故遣妖姿最后开。
南歌子
宋·仲殊
解舞清平乐,如今说向谁。红炉片雪上钳锤。打就金毛狮子、也堪疑。木女明开眼,泥人暗皱眉。蟠桃已是著花迟。不向春风一笑、待何时。
北山以雪窗墨兰竹石求题次韵
元·张翥
幽兰出楚畹,美竹自湘滨。共友三生石,俱涵太古春。山林空见相,冰雪老通神。长作禅房供,毋令堕世尘。
霜天晓角(其二)
宋·高观国
炉烟浥浥。花露蒸沈液。不用宝钗翻炷,闲窗下、袅轻碧。醉拍。罗袖惜。春风偷染得。占取风流声价,韩郎是、旧相识。
携家石湖赏拒霜
宋·范成大
水上晴云綵蝀横,许多蜂蝶趁船行。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艳粉发妆朝日丽,湿红浮影晚波清。谁知摇落霜林畔,一段韶光画不成。
白芍药
清·吴希鄂
露华如水渍轻罗,袅袅离魂玉一梭。珍重东风无限意,碧阑干外夜寒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