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穿
使
写景
植物
咏物
悼亡
写春天
地点
花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园中春景图。"缭绕穿红萼"中的"缭绕"形容花朵繁盛地缠绵不绝,"穿"字则表现了花瓣间相互交织的姿态,而"红萼"显然指的是桃花或梅花等红色花卉。"斓斑踏紫苔"中"斓斑"是形容花多而密集,"紫苔"则可能指的是紫色的苔藓,但在这里更多地表现了春天草木的鲜艳与生机。接下来的两句"谁将锦步障,端为使君开"显然是在描写园中某个美丽场景的发现。"谁将"表达了一种询问的语气,似乎在寻找那位能够欣赏这份美景的人。"锦步障"形容的是一片精致而华丽的景象,而"端为使君开"则表明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尊贵的使君。整首诗通过对园中春色和细节的描绘,传递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期待,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文同

863首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腊日步西园
宋·张耒
三亩寒园春欲回,浅池低树忽飘梅。楚乡万里霜云尽,归雁行行斜日来。
挽寿州孙国荣联
清·方士淦
离怀已届三年,小饮忆花开,万卷楼中齐握手;介寿方期九月,长淮惊鹤唳,八公山下黯消魂。
春宴张舍人宅
唐·郎士元
懒寻芳草径,来接侍臣筵。山色知残雨,墙阴觉暮天。莺啼汉宫柳,花隔杜陵烟。地与东城接,春光醉目前。
访梅道人塔步陈烛门师韵
清·钱源来
卖卜胥塘便作家,至今高致拂云霞。诗传画里千竿竹,易在枝头数点花。烟老秋庭笼古橡,雨添春水荐新茶。徘徊不觉寒林晚,独对西风数暮鸦。
谒李忠简公祠
明·陈迁
名贤祠傍海东湄,尸祝分明奕世思。抗疏昔曾留御榻,诏归犹有赠行诗。遗编尚遣流风护,丽藻重镌旧绩碑。旭日当窗光凛烈,还如端笏立朝时。
青龙观古墓
明·李确
千载遗弓锁碧阿,新开日月见咸和。兰膏已烬灯何在,绿玉犹存镜可磨。南渡衣冠无故物,东来形胜只沧波。荒丘好与重封志,为尔还吟薤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