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春天
田园
写风
写山
写鸟
情感
思乡
赞美

赏析

这首《甘州子》描绘了春日黄昏时分的乡村景色,细腻地捕捉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之美。开篇“乍寒乍暖暮春天”便点明了时节,既不完全温暖也不全然寒冷的春季傍晚,给人以清新而又略带凉意的感受。“梅豆小,麦花妍”两句,通过“小”与“妍”两个形容词,生动地展现了梅花豆般的花朵与麦田中盛开的麦花,各自以不同的姿态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梅豆小而精致,麦花则显得繁茂而美丽,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画面。“风梳碧柳一村连”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风比作梳子,轻轻梳理着一排排碧绿的柳树,使得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生机盎然之中。这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赋予了自然景象以动态感,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春风的轻抚下苏醒过来。“远岫抹晴烟”则将视线拉远,描绘了远处山峦在夕阳余晖中被轻烟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这里的“抹”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烟雾轻柔地覆盖在山峰之上的动态美,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即将结束的氛围。最后,“残照外、啼鸟和流泉”将画面推向高潮。夕阳西下,光线逐渐减弱,但仍有鸟儿在啼叫,泉水在潺潺流淌,这些声音与光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和谐而充满生命力的场景。鸟鸣与流水声为静谧的黄昏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延续。整体而言,《甘州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黄昏时分乡村的宁静与生机,以及自然界的和谐之美,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