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秋节
抒情
宫怨
写月
长安

译文

寒冷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夜晚,明亮的光辉洒满了整个城市。
这光芒普照万国,每家每户都沐浴在这光明之中。
古老的槐树投下稀疏的影子,仙桂摇曳,带来秋天的声音。
唯独长门宫内,女子独自面对清晨的晴朗天空,眉头微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长安夜景图。"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两句,通过对月光和城墙颜色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庄严的氛围。"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进一步强调了这轮明月带来的普照与共享之感。接下来的"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则转向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通过老槐树稀疏的影子和桂花飘香的声音,使人仿佛能听见夜晚的静谧之音。最后两句"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则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流露。"长门"在唐代常被用来比喻宫廷或皇帝的居所,"蛾眉"通常形容美女的细眉,这里暗指宫中佳人独自对着清晨的月光,或许是在思念、期待着某个人。这种情感表达充满了无奈和孤寂。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描绘能力,还透露出一丝不能为人所知的情愫,给人以深长的思考与共鸣。

杜牧

492首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