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响
数
条
秋
水
挂
琅
玕
,
玉
手
丁
当
怕
夜
寒
。
曲
尽
连
敲
三
四
下
,
恐
惊
珠
泪
落
金
盘
。
咏物
情感
秋景
夜晚
玉手
珠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女子在秋夜中的生活情景。"数条秋水挂琅玕"一句,以秋水为喻,形容时间流逝如溪流不息,"挂琅玕"则是对夜晚清凉气氛的描写。琅玕,古代乐器之一,这里可能暗示着夜空中某种清脆的声音。接着"玉手丁当怕夜寒"一句,则是女子在夜深人静时分感到的寒意。"玉手"形容女子的手如同玉一般温润细腻,"丁当"则传递出女子轻拂衣襟以御寒冷的动作,而这种担忧体现了古代女性的柔弱和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曲尽连敲三四下"一句,通过琴曲渐入尾声时的节奏,形容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深沉。这里的"曲尽"意味着乐曲即将结束,而"连敲三四下"则是对音乐末段的描写,显示出一种紧迫感。最后"恐惊珠泪落金盘"一句,是对前述情景的总结和深化。"恐惊"表达了女子对于夜晚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忧虑,而"珠泪"则是指珍珠从玉扇或玉盘中滚落,形容泪水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这一句既强调了音乐的震撼力,也反映出女子的情感波动。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牧精湛的艺术才华,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了一个在秋夜中对寒冷与寂寞有深刻感受的女性形象。
杜牧
492首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菩萨蛮·秋夜
清·翁舆淑
浅云行散红霞敛。敛霞红散行云浅。中正月亭空。空亭月正中。砌蛩吟雨细。细雨吟蛩砌。灯烬欲阑更。更阑欲烬灯。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题马贲画鸂图
金·党怀英
双眠双浴水平溪,共看秋光卧两堤。谁信潇湘有孤雁,冷沙寒苇不成栖。
中秋西桥饮酒和卢申之韵
宋·赵肃远
翠蘋风起落残红,秋月正圆秋气中。但怪肩吾轮桂长,未容文举酒樽空。帆归南浦潮回北,人散西桥斗转东。乌鹊高飞惊远目,误疑天际有来鸿。
西阁雨望
唐·杜甫
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滂沱朱槛湿,万虑傍檐楹。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