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骊
山
作
始
皇
东
游
出
周
鼎
,
刘
项
纵
观
皆
引
颈
。
削
平
天
下
实
辛
勤
,
却
为
道
傍
穷
百
姓
。
黔
首
不
愚
尔
益
愚
,
千
里
函
关
囚
独
夫
。
牧
童
火
入
九
泉
底
,
烧
作
灰
时
犹
未
枯
。
怀古
抒情
历史
忧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统治者在东游时的壮观场景,通过对古代帝王行径的描述,抒发了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感慨。开篇提及“始皇东游出周鼎”,这是对秦始皇东巡考察古代遗迹的一种描绘,显示了其统一六国、展现权威的雄心壮志。紧接着“刘项纵观皆引颈”则是对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争斗历史的回顾,他们之间的角逐最终导致了天下归属,显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权力的转移。这里通过“引颈”一词,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较量,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壮。然而,“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傍穷百姓”,则是诗人对于统治者巨大付出与普通民众困苦生活的对比。尽管统一过程极其艰难,但最终所谓“天下”仍旧留给了贫穷无助的人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成就背后的悲凉感慨。接下来的“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则是对古代统治者以武力维护边疆、控制民众的批判。这里的“黔首”指的是南方的少数民族,而“千里函关囚独夫”则形象地表达了边疆地区的孤立无援,以及因为战争而失去自由的人们。最后,“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这句诗通过牧童点燃山火直至深不可测的地底的画面,传递出一种无法衡量的毁灭与荒凉。这里可能隐喻着历史的重复与无尽的战争带来的破坏。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帝王统一天下过程的描绘,以及对百姓生活状况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权力以及人民苦难深刻的感悟。
杜牧
492首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