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田园生活
写景
日常生活
卖鱼人主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夫的生活场景。首句"卖得鲜鱼二百钱",简洁明了地写出渔夫在市场上卖出新鲜鱼所得的收入,表现了他的辛勤劳动和收获。接着的"米粮炊饭放归船",则展示了渔夫将赚来的钱用于购买粮食,准备回家做饭,显示出生活的朴素与自给自足。后两句"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渔夫处理日常琐事的过程。湿苇不易燃烧,他将其拔来晾晒在古老的垂杨树下,这一细节既体现了渔夫的智慧,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自然。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渔夫的日常生活,展现了清代农村渔民的艰辛与简朴生活,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郑燮

78首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书画家、文学家。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猜您喜欢

吴醉亭谓余懒慢如嵇康以诗规劝叠韵为报
清·陈以豫
一枝暂借此栖身,为爱园亭少俗尘。对客嵇康生性懒,去官陶令不嫌贫。君能知我应规我,才本低人敢傲人。且脱貂裘来换酒,主宾同醉玉壶春。
赠清漳明府侄聿
唐·李白
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流。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心和得天真,风俗犹太古。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问.....
郑介道见访
宋·许棐
步头杨柳种多年,今日方维胜客船。扫石共看山色坐,枕书同听雨声眠。溪羹旋煮莼丝滑,野饭新炊芡玉圆。不管归心忙似箭,强留吟过菊花天。
野宿
宋末元初·毛直方
归恨逐春深,迟休欲缩程。远山何处碧,落日故乡明。路改柴门僻,村空石硙鸣。乞蔬仍买米,一宿尚营营。
池上居(其三)
清·爱新觉罗·弘历
轩楹俯碧流,槛影座中浮。堪纳水云意,底论大小舟。风前饶乳燕,雨后尚鸣鸠。暇日无馀事,新题每见投。
九月一日睡起
宋·钱时
帖帖冬窝眠正稳,剥地钟声忽敲醒。起来空堂一事无,日弄波纹满窗影。
题皖山北濒江田舍
宋·贺铸
江转皖公山北流,萧闲人物美田畴。一溪春水百家利,二顷夏秧千石收。小市竹楼张酒旆,平桥松岛荫渔舟。莫知农老何为者,几叶传封乐国侯。
和贺子忱五首(其一)
宋·曹勋
雨馀屐齿不妨泥,自课家丁细理畦。尚有种花移竹意,要令好鸟入春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