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写景
抒情
地点
秋天
友情
季节变化
思念
地点
会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董太史文玉的官员在会稽的寄居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归乡与公务之间的复杂情感。首联“太史东归着锦衣,白鱼青笋傍庭闱”,开篇即以“太史”这一尊称点明人物身份,并以“东归”、“着锦衣”描绘其荣归故里的场景,同时借“白鱼青笋”这一江南特产,渲染出一种温馨而富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氛围。颔联“十年芸阁春秋定,五月钱塘燕鹢飞”,巧妙地运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了董太史在官场上的十年岁月,另一方面则通过“五月钱塘燕鹢飞”的景象,暗示季节更迭,时光流逝,同时也暗含对杭州(钱塘)美景的赞美。颈联“乘兴偶过安道宅,忧时未息汉阴机”,进一步展示了董太史在公务之余的闲适生活,他偶然拜访友人安道,却并未因此忘却国家大事,体现了其心系天下的情怀。尾联“小舟岁暮将行李,报尔看山到会稽”,收束全诗,既表达了董太史即将结束一年的忙碌,踏上归途的心情,也预示着他将带着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前往会稽,继续他的生活与事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董太史的个人经历,展现了明代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郑善夫

1064首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猜您喜欢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