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
同
心
·
有
梦
梦
到
扬
州
,
依
然
南
浦
。
绮
罗
如
梦
锦
如
尘
,
香
车
宝
马
知
何
处
。
翠
烟
笼
,
十
里
隋
堤
,
茫
茫
飞
絮
。
举
目
魂
消
肠
断
,
春
光
如
许
。
琼
花
消
息
竟
飘
零
,
荒
台
古
苑
春
无
主
。
想
莺
花
,
十
二
楼
前
,
迷
离
烟
雨
。
写景抒情
梦游回忆
情感抒发
春天景象
古地怀古
婉约抒情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词人夏完淳的《两同心·有梦》,描绘了一幅梦境中扬州的繁华与现实中的凄凉对比图。"梦到扬州,依然南浦",开篇即点出梦中的情景,仿佛旧日的繁华并未远去,但现实中却只剩下了南浦的寂寥。"绮罗如梦锦如尘",以绮丽的衣裳和锦绣比喻昔日的富贵景象,如今却如同尘埃般飘散。"香车宝马知何处",暗示了往昔权贵们的奢华生活已不可寻觅,只剩下空荡荡的街道。"翠烟笼,十里隋堤,茫茫飞絮",描绘了春色中隋堤的凄清,飞絮漫天,更显孤独与哀伤。"举目魂消肠断,春光如许",诗人的情感随着眼前的春光而愈发深沉,令人感伤。"琼花消息竟飘零,荒台古苑春无主",琼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其凋零暗示了扬州的衰败,古苑无人打理,春光也失去了主人。最后两句"想莺花,十二楼前,迷离烟雨",通过想象楼阁前的莺花在烟雨中迷茫,进一步渲染了扬州的落寞与诗人内心的失落。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以及对时事变迁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凄美。
夏完淳
66首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等。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柳亚子《题夏内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