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俞
仲
昌
家
对
南
山
第
一
峰
,
谁
知
大
隐
隐
松
蓬
。
閒
身
悟
道
持
心
得
,
俗
事
随
缘
见
性
通
。
门
外
高
居
无
俗
客
,
箧
中
灵
药
是
阴
功
。
年
来
更
喜
儿
孙
盛
,
俊
笔
香
名
绍
素
风
。
写景
哲理
赞美
赠别
秋节
名山
怀古
友情
记事
家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藏不露的隐士形象,他居住在南山之巅,与世隔绝,却能洞察世事,领悟人生真谛。诗人以“大隐隐于市”的典故,巧妙地将隐士置于世俗之外,却又不失与世相关的智慧与修为。首联“家对南山第一峰,谁知大隐隐松蓬。”开篇即点明隐士的居所,位于山峰之巅,周围松林环绕,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同时,通过反问句式,强调了隐士身份的不凡与隐匿之深。颔联“闲身悟道持心得,俗事随缘见性通。”进一步揭示隐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他以闲适的心态去体悟宇宙之道,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面对世俗之事,他能够随缘应变,洞察事物的本质,体现了其深刻的人生智慧和超然物外的境界。颈联“门外高居无俗客,箧中灵药是阴功。”描述了隐士生活的另一面——与世隔绝,不为世俗所扰。他的住所虽处高处,却少有俗人来访,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对世俗的不屑一顾。而“箧中灵药是阴功”则暗示了隐士不仅在修身养性上有所成就,还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帮助他人,行善积德,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尾联“年来更喜儿孙盛,俊笔香名绍素风。”最后两句转而关注隐士的家庭生活,表达了他对子孙后代的骄傲与期待。他希望自己的智慧和品德能够传承下去,影响后人,使家族的美德得以延续,如同清新的风一般,给人以正面的启示和鼓舞。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以及对家庭、后人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猜您喜欢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降旨回銮时取道徐州视河工诗以纪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南来两务重,视河及观民。表里实相资,河治民始安。入疆即念兹,疏瀹命河臣。随銮乃细事,伫待嘉猷陈。高堰新堤固,淮口如前巡。其病不在斯,而在徐城滨。渡江以南来,闾阎商贾臻。麦.....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唐·李白
我随秋风来,瑶草恐衰歇。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渡江如昨日,黄叶向人飞。敬亭惬素尚,弭棹流清辉。冰谷明且秀,陵峦抱江城。粲粲吴与史,衣冠耀天京。水国饶英奇,潜光卧幽草。会.....
和邵二泉先生待麻姑泉一首
明·夏良胜
为取深青洗却迂,石梁趺坐正刚予。匣中宝剑腾还否,天上银河落未如。饮雪香分归洞侣,佩环声碎宴池馀。沧桑果是无根说,会见何人去恶书。
次韵答朱侯招游海山
宋末元初·戴表元
江南春草黄,江北秋雁飞。穷居念还往,故物悉已非。我有青云交,山林可同归。十年学抚琴,对客辄累欷。岂不愿和悦,调苦心易为。青天无古今,白日相因依。向来炎炎人,所得一何微。成.....
再次前韵和治芗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背嵬之军顺昌帜,先声夺人畴不识。不数永嘉八面锋,合撰会昌一品集。天生橡笔擅高文,自织锦机精句律。大才从来难为用,心恻寒泉渫不食。徽之诗句上屏风,玉局恩知超荐汲。戴花尧叟生.....
早春大中丞同川李公见访询及陂上旧游处赋此奉简二首(其二)
明·朱睦㮮
清溪自分老渔竿,白首忻逢旧豸冠。芦叶柽华最深处,舣舟犹记昔时欢。
定风波·与叶少蕴、阵经仲、彦·文燕骆驼桥,少蕴作,次韵二首(其一)
宋·葛胜仲
千叠云山万里流。坐中碧落与鳌头。真意见嬉吾已领。烟景。不辞捧诏久汀洲。老去一官真是漫。溪岸。独馀此兴未能收。留与吴儿传胜事。长记。赤栏桥上揽清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