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日
雨
中
上
方
寺
看
梅
人
日
初
开
社
,
香
风
拂
寺
门
。
梅
花
殊
耐
雨
,
一
白
自
成
村
。
湿
气
蒸
初
艳
,
春
声
散
冷
魂
。
钟
残
僧
出
定
,
留
语
坐
黄
昏
。
写景
咏物
写花
节日
人日
写雨
梅花
春天
情感
坐看黄昏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吴鼎芳的《人日雨中上方寺看梅》描绘了人日这天雨中的寺庙景象。首句“人日初开社”点出时令,人日即正月初七,是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诗人选择在雨中游寺赏梅,可见对梅花的喜爱。“香风拂寺门”描绘了雨中寺庙的宁静与清幽,香风微拂,寺门静谧,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梅花殊耐雨”赞美了梅花在雨中依然傲然绽放,其洁白如雪,仿佛整个村庄都被它装点得纯净无暇。“一白自成村”进一步强调了梅树的繁茂和洁白,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高与淡泊。下一句“湿气蒸初艳”写出了雨后梅花的娇艳欲滴,湿润的空气更显其生机盎然。“春声散冷魂”则通过春的声音——可能是雨打花瓣或风吹过枝头的声音,来传达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亡者的怀念之情,春声似乎能驱散寒冷,带来一丝慰藉。尾联“钟残僧出定,留语坐黄昏”描绘了寺庙生活的宁静与规律,僧人定时敲钟结束禅定,诗人则与僧人交谈至黄昏,流露出对这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的向往。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寺庙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梅花的坚韧与诗人的心境,富有禅意和生活哲理。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戏邀道人观残花
宋·饶节
尚有残春已可怜,那堪宿雨夜溅溅。道人若有惜春意,赤脚来看也直钱。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人日嵩明道中二首(其二)
清·郑珍
茜红袖衩雪白巾,拜年女儿娇上春。杨林海边满花树,土主山头皆醉人。
十四夜蔡世卿吴曰南枉集得梅字
明·杨瑞云
湖色宵从别署开,翩翩公子为春来。冰花溪上流寒月,风笛城头散落梅。万里烟云怜主客,中天灯火出楼台。关门总为游人待,行乐何妨五夜杯。
宫词一百七首(其十一)
明·宁献王
宫花著雨渐应稀,柳絮因风不肯飞。恰似太真春睡重,玉容娇惰不胜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