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立
之
寄
书
言
其
子
阿
宜
渐
学
作
诗
及
问
余
稚
子
梦
玉
安
否
作
诗
奉
戏
求
田
问
舍
是
何
时
,
随
分
生
涯
可
乐
饥
。
梦
玉
今
年
初
学
语
,
阿
宜
他
日
定
能
诗
。
两
家
子
弟
俱
无
恙
,
一
体
文
章
是
有
师
。
但
得
耕
桑
了
门
户
,
吾
人
不
用
宁
馨
儿
。
亲情
励志
写人
写子教育
哲理
赏析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谢逸所作,名为《王立之寄书言其子阿宜渐学作诗及问余稚子梦玉安否作诗奉戏》。诗中充满了对友人子女成长的喜悦与关怀,以及对自己孩子的思念之情。首句“求田问舍是何时”,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子女成长的关注,暗示了对子女未来生活的关心和期待。接着,“随分生涯可乐饥”一句,既是对子女生活状态的肯定,也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赞赏,强调了满足于平凡生活中的快乐。“梦玉今年初学语,阿宜他日定能诗。”这两句描绘了友人子女的成长过程,一个刚学会说话,一个将来能写诗,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对文学才华的期待,体现了深厚的亲子情感和文化传承的意识。“两家子弟俱无恙,一体文章是有师。”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家庭的关心,也暗含了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认为他们都有良师指导,能够健康成长。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学艺术的尊重和追求。最后,“但得耕桑了门户,吾人不用宁馨儿。”这句话表达了对子女独立自主能力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护家庭的生计,而自己则不必过分担忧,如同“宁馨儿”(意指娇贵的婴儿)一般。这既是对子女的鼓励,也是对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诗人对子女成长的喜悦、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担当,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思的作品。
谢逸
317首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赠林大理次崖(其一)
明·严嵩
廷尉平反力有馀,昼帘朱墨更忘劬。存疑遍示诸生录,传信新刊两寺书。
卧病坐乐轩
清·程琼
日日薰香礼觉王,不任操作不缝裳。谁知鹿苑无生诀,未及龙宫不死方。
集字联
清·何绍基
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
雷州雷祖庙联
清·徐琪
为一世振聩觉聋,蹈厉无前,鼓荡烟霾走精锐;愿四海祥风膏雨,威棱不露,弥纶天地养和平。
颂古四十首(其三)
宋·释守珣
涅槃一路同来往,寸步宁亏达本乡。鹙子黠儿轻借便,由如哑子吃生姜。月上女,太无良,不涂红粉自风光。金锁玄关留不住,百尺竿头信脚行。
《列子》引逸诗
先秦·无名氏
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
题欧阳广汤梅花
明·杨士奇
西昌欧阳生,明经起科目。当宁敬刑罚,擢官秋卿属。生抱忠厚资,况奉先训笃。夜烛治官书,求生于死狱。所听两造词,不厌四五覆。明鉴靡遁情,被辜皆诚服。门庭净若洗,襟怀皎于玉。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