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元
陪
祀
孝
陵
千
溪
环
合
万
虫
吟
,
陵
邑
秋
回
碧
草
深
。
香
度
石
坛
云
晻
霭
,
钟
流
山
殿
气
阴
森
。
乾
坤
圣
祖
经
营
力
,
霜
露
文
孙
感
怆
心
。
惆
怅
礼
台
供
奉
客
,
黑
头
今
已
二
毛
侵
。
山水田园
节日
中元节
写景
怀古
抒情
地点
孝陵
秋天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元节时陪祀孝陵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和历史文化的融入,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哀思。首联“千溪环合万虫吟,陵邑秋回碧草深”,以“千溪”、“万虫”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秋日景象,溪水环绕,虫鸣声声,陵邑之中,碧草深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这里的“陵邑”指的是帝王的陵墓所在之地,通过这样的自然景观描写,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颔联“香度石坛云晻霭,钟流山殿气阴森”,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石坛上香烟缭绕,云雾弥漫,钟声悠扬地在山殿中回荡,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气息。“晻霭”和“阴森”两个词,分别从视觉和感觉上加强了这种氛围的渲染,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历史沉淀的空间之中。颈联“乾坤圣祖经营力,霜露文孙感怆心”,将视角转向历史与文化。这里提到的“圣祖”指的是先王,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奠定了国家的基础,而“文孙”则是指后代子孙,他们在面对先祖留下的事业时,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悲伤。这一联不仅表达了对先王功绩的敬仰,也体现了后人对于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尾联“惆怅礼台供奉客,黑头今已二毛侵”,将情感聚焦于陪祀的宾客身上。在礼台上供奉的宾客们,面对如此庄重的仪式,心中难免会生出一种惆怅之情。而“黑头”与“二毛”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形容年轻,后者则象征年老,暗示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常。这一联通过人物的内心感受,进一步深化了全诗的情感层次,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哲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历史感的画面,让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宝贵。
边贡
1453首
边贡(公元1476--1532年)字廷实,因家居华泉附近,道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