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怀
五
首
(
其
三
)
群
动
夜
已
息
,
秋
声
适
何
从
。
仰
视
天
宇
高
,
微
云
浩
无
踪
。
明
月
在
庭
户
,
河
汉
上
横
从
。
既
莫
知
所
始
,
何
由
究
其
终
。
我
独
弦
我
琴
,
微
风
入
疏
桐
。
写
作
清
商
调
,
感
激
意
无
穷
。
写景
抒情
秋节
写风
写山
情感
思乡
山水
四季中的秋
情画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秋夜的观察和感受,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内省的情感。首句“群动夜已息”暗示了一片静谧,万物休憩,只有秋声在悄然响起。接着,“仰视天宇高,微云浩无踪”,诗人抬头望向星空,云彩稀疏,月光洒落庭院,银河横亘天际,营造出广阔而深远的宇宙画面。诗人对于秋声的来源感到困惑,“既莫知所始,何由究其终”,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探索欲望,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的哲思,暗示着生命的起源和归宿难以捉摸。最后,诗人以个人的琴声和微风入桐的细节,寄托了自己内心的清冷与孤独,以及对音乐中蕴含的深深感慨,“写作清商调,感激意无穷”,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艺术表达情感的执着。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和内心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艺术的独特感悟,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陈基
179首
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