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
西
写景
咏物
秋天写景
秋天事物
秋天季节感悟
赏秋情感
秋天画
节令感怀
情感抒情

赏析

这首《玉京秋》(其二)秋色,由清代诗人俞樾所作,描绘了秋天庭院中的自然景色,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首先,“桐叶秃”一句,以“秃”字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桐叶凋零的情景,给人一种萧瑟之感。接着,“闲庭又添得,浅黄深绿”,通过对比浅黄与深绿的颜色,展现了秋天庭院中植物色彩的变化,既有生机又有静谧之美。“烂漫风前,几丛水蓼,几丛霜菊”几句,通过“烂漫”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水蓼和霜菊在秋风中的绽放,展现出秋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霜菊”这一意象,不仅点明了季节,也暗示了菊花不畏严寒的坚韧品格。“尤喜西风锦衲,雁将来、先已红足”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比作锦衲,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通过对大雁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蕴含了对远方归家的期待之情。“映修竹。紫罗裳倩,绛云冠矗”几句,通过修竹、紫罗裳和绛云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高雅而神秘的氛围,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一曲园中游瞩。喜秋光、斑斓满目”两句,表达了诗人漫步于园中时的喜悦之情,对秋日斑斓景色的赞美,流露出对大自然美的深深感慨。“转忆春三,红酣香暖,反嫌粗俗”几句,通过对比春日的繁华与秋日的淡雅,表达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独到见解,认为秋日的美更为内敛、高雅,不同于春日的浮华。“老去江郎,怎笔下、无此缤纷浓郁”一句,借用了江淹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即使年老,仍能捕捉到秋天的缤纷与浓郁,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最后,“萧斋读。空对秋山如沐”两句,以“萧斋”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独自阅读,面对秋山如沐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与内心的平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庭院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俞樾

425首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