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绿
写景
山水
抒情
离别
怀古
情感
思乡
赞美
写山
写水
写鸟
秋节
夏初
赞美自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出行的景象,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温馨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情之暖。“清晨动征铎,初日蔽林坰。” 开篇即描绘了一幅清晨出行的画面,晨钟响起,阳光初照,万物苏醒。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征铎的声响与初升的太阳形成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活力。“高树郁苍荫,幽泉流古馨。” 描述了树木的茂盛和泉水的清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郁”字形象地表现了树木的繁茂,“馨”字则突出了泉水的清新,两者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享受。“飞尘属广路,冠盖何亭亭。” 这两句转而描写行进中的景象,飞尘随着道路延伸,冠盖(官员的帽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挺拔,展现出官场的庄严与秩序。“玉骢夹杨柳,振缨谒华庭。” 描述了马匹和杨柳的搭配,以及前往显赫府邸的情景,体现了对尊贵人物的恭敬与尊重。“欢言既倾洽,逸气浮沧溟。” 表达了聚会时的欢乐与畅谈,逸气(超脱世俗的气质)在广阔的海洋中飘荡,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宽广。“玉堂满虚籁,石壁纷遗经。” 描绘了室内环境的雅致,玉堂(华丽的殿堂)中充满了空灵的声音,石壁上堆满了古代的经典文献,体现了知识与文化的传承。“主人敬爱客,清尊陈绿醽。” 主人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通过摆放清酒(绿醽)来表达,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礼节。“避席请择言,油然谢酩酊。” 描述了客人主动请求发表意见,主人欣然接受,并表示不会沉醉于酒宴之中,体现了双方的谦逊与理智。“暮色下荒野,帘幕摇风铃。” 暮色降临,荒野显得更加寂静,帘幕随风轻摇,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临轩玩夕景,白日忽已瞑。” 诗人站在窗前欣赏夕阳美景,感叹时光易逝,白日转瞬即逝。“泛泛水中鸥,皎皎原上萤。” 水面上鸥鸟自由飞翔,原野上萤火虫闪烁,这些自然界的生物象征着自由与生命力。“人生不自立,愧此七尺形。” 表达了对自身未能独立自强的反思与愧疚,七尺形指人的身体,强调了个人的责任与价值。“天地变朝暮,聚散如浮萍。” 描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如同聚散不定的浮萍,暗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归卧故山春,含情淡月棂。” 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享受春日美景的向往,以及对月光下窗户的深情凝望,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情感丰富,描绘了从清晨出行到聚会畅谈再到夜晚归宿的过程,展现了自然之美、人情之暖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