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日
田
园
杂
兴
平
畴
水
绕
径
微
分
,
小
圃
云
深
景
不
繁
。
此
处
农
桑
虽
是
僻
,
多
情
莺
燕
不
嫌
村
。
倦
眠
芳
草
閒
黄
犊
,
静
对
幽
花
倒
绿
尊
。
见
说
弓
旌
方
四
出
,
欲
更
名
姓
掩
衡
门
。
田园风光
春天写景
咏物
抒情
写鸟
莺燕
山水
写水
写山
农村风情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了慧的《春日田园杂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风光图。首句“平畴水绕径微分”,以平旷的田野与蜿蜒的水流交织,勾勒出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水边的小径在田间若隐若现,增添了田园的神秘感。接着,“小圃云深景不繁”一句,将视线引向一处小巧的园圃,云雾缭绕,景色虽不繁复却别有一番韵味。“此处农桑虽是僻,多情莺燕不嫌村”两句,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偏远乡村的喜爱之情。即便农事劳作环境简朴,但活泼的黄莺和燕子却不嫌弃这样的村落,它们的多情为乡村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倦眠芳草閒黄犊,静对幽花倒绿尊”描绘了田园生活中的悠闲与宁静。疲倦时,牧童在芳草地上小憩,黄牛悠闲地吃草;静坐之时,面对幽香的花朵,诗人举杯畅饮,绿酒映衬着周围的绿色,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最后,“见说弓旌方四出,欲更名姓掩衡门”两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听到朝廷征召贤才的消息,他既渴望被重用,又担心外界的纷扰会打破这份宁静的生活,因此产生了隐退的想法,想要改名换姓,远离尘嚣,过上更加隐逸的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倾向,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思考。
猜您喜欢
云亭萧氏园池杂兴次韵四首(其一)
明·刘崧
日日西园载酒来,好花深映洞门开。水涵香雾空青湿,山拥晴云紫翠堆。林径微风看燕度,石桥细雨听莺回。酣歌却望双峰近,落日松声万壑哀。
孤山
宋·谢翱
又冒晴丝向水涯,寒云冉冉护巾纱。能知绿鬓几回至,欲行黄冠此处家。已把掖垣等茅舍,不愁封禅对梅花。晚风吹袂过船去,看鹤上天冲碧霞。
自天姥入石桥路虽险绝而气象殊胜殆非人境予将遥礼方广诸尊者偶成鄙句
宋·李光
晓入天台访石梁,萦纡岭路绕羊肠。溪田溢水层层落,岩壑经秋步步凉。花乳散瓯争供茗,瑞光腾彩竞拈香。心知未是真消息,方丈蓬壶共渺茫。
五日独游道场山却简谷函
清·王又曾
晓榜夹山瀁,蒲岸深吠蛤。未传林际磬,早涌船头塔。螺髻翳轻纱,云日递吐纳。泥巷耕牸卧,秧扉蚕妇阖。升麓苔磴纡,到寺风泉杂。山门尽胜概,曷用众峰踏。苦茗僧自供,清言竹为答。榴.....
北原
宋·张耒
秋风日夜吹北原,秋芜经霜不复繁。萦纡一径渐可蹑,步踏落叶披榛菅。萧萧九月草木变,独有修竹犹禁寒。青红野实不可辨,晚日照射霜榴殷。巉巉女几更清瘦,崖壁刻削无云烟。潦收石出洛.....
宣和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睿谟殿赏橘曲燕诗
宋·王安中
赤伏符兴运,长生帝应期。骏功光祖考,大道仰君师。皇极三才建,春台四海熙。高高天辅德,荡荡物由仪。政叶阴阳叙,恩均雨露施。机缄神不测,橐籥化无私。黄道星循轨,璿玑日转规。农.....
寄题傅尊师兄弟所作宁寿道院
元·揭傒斯
钟荣之山千万峰,琵琶麈湖相叠重。两翁入谷起台殿,半夜空山闻鼓钟。猛虎如逢涧边石,飞龙却是云间松。《黄庭》书罢人难见,《鸿宝》披残手自封。度壑采芝随鹿迹,登厓望日蹑云踪。已.....
拟庾子山咏画屏风诗(其十五)
清·张鹤龄
已折青泥坂,还倾碧醁壶。桐华拂石井,竹笋供香厨。山盘太行上,云飞易水孤。羁禽聊逐侣,无用感黄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