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齿
写景
抒情
励志
赞美
友情
山水
离别
读书
惜时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饶与龄所作,名为《癸酉同荐惟林文峰区海目二兄入翰院因诗期望》。诗中以鹿鸣宴为引子,描绘了在百花盛开的美景中,饮酒欢庆的情景。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和谐共处的喜悦之情。“鹿鸣醉听百花中,且喜车书际混同。”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百花盛开的春天里,鹿鸣宴上宾客欢聚一堂,畅饮美酒,耳边回响着鹿鸣之声。诗人在这里借鹿鸣宴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和谐共处的喜悦之情。“车书际混同”则寓意不同文化的交汇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多元文化交流的美好愿景。接下来,“七十雁行曾叙齿,三千鲲浪愿输忠。”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比作雁行和鲲浪,表达了对前辈的尊敬以及对忠诚的向往。其中,“七十雁行”可能是指古代文人聚会时,按照年龄排序,年长者居前,年轻者随后,象征着知识和经验的传承;“三千鲲浪”则可能暗喻众多的才俊,他们愿意效忠国家,贡献自己的才华。然而,诗人的思绪并未停留在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上,而是转向了现实的担忧:“而今南化殊岐路,莫逐骅骝并御风。”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当前社会分化、道路分歧的忧虑,提醒人们不要盲目追求速度和名利,而应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最后,“寄语玉堂三岛客,登瀛满拟入高空。”这两句诗是对那些身处高位、拥有权力和影响力的官员们的劝诫,希望他们能像玉堂(宫殿)中的客人一样,保持高洁的品德,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如同登上瀛洲(传说中的仙山),追求精神上的升华。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融合、忠诚奉献、坚守正道以及个人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