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
细
眉
双
耸
敌
秋
毫
,
冉
冉
芳
园
日
几
遭
。
清
宿
露
花
应
自
得
,
暖
争
风
絮
欲
相
高
。
情
人
殁
后
魂
犹
在
,
傲
吏
齐
来
梦
亦
劳
。
闲
掩
遗
编
苦
堪
恨
,
不
并
香
草
入
离
骚
。
咏物
写鸟
悼亡
怀古
情感
读书
遗恨
赏析
这首诗名为《蝶》,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蝴蝶的形象和情感世界。"细眉双耸敌秋毫"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蝴蝶细长的触须如秋毫般纤细,又如双眉紧锁,显其灵动与娇俏。"冉冉芳园日几遭"则写蝴蝶在花园中频繁飞舞,暗示其对美好环境的喜爱和生活的忙碌。接下来的两句,"清宿露花应自得,暖争风絮欲相高",进一步描绘了蝴蝶在清晨露珠滋润的花朵间悠然自得,以及在温暖春风中与柳絮竞相飞舞的场景,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和谐。"情人殁后魂犹在,傲吏齐来梦亦劳",诗人借蝴蝶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怀念,即使在梦中,也因思念而劳累。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蝴蝶比作亡者的灵魂,寄托了深深的哀思。最后,"闲掩遗编苦堪恨,不并香草入离骚",诗人感慨自己未能像屈原那样将美好的情感融入诗歌,只能独自掩卷,心中充满遗憾,暗含了对自身才华不得施展的无奈和对高尚情操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蝴蝶为载体,寓言抒怀,情感深沉,语言优美,体现了林逋清新脱俗的诗风。
林逋
321首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