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阳
道
中
作
百
花
香
气
傍
行
人
,
花
底
垂
鞭
日
易
醺
。
野
父
不
知
寒
食
节
,
穿
林
转
壑
自
烧
云
。
写景
春天
节日
寒食节
抒情
野趣
赞美
自然景观
花
百花
译文
百花的香气伴随着路过的行人,马匹在花丛下停下,日子在陶醉中悄然流逝。
乡间的老人不知道寒食节的存在,自在地穿越树林翻过山沟,自己点燃炊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行程图景。开头“百花香气傍行人”,通过对比鲜明的情境,传达了春天万物复苏、花开满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隐含着诗人行走其间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生机。紧接着,“花底垂鞭日易醺”,则是从动作细节入手,展现出一位策马缓行于花丛之间的情景。这里的“垂鞭”意味着驾驭者无需急促催促马匹,因为整个气氛都是悠闲而放松的,而“日易醺”则增添了一种时间流逝、光阴似箭的意境,仿佛时间在这美丽景致中变得更加柔和。下一句,“野父不知寒食节”,转换了场景与情感。诗人通过提及“野父”——即生活于田野之中的简单民众,以及他们对传统节日“寒食节”的无知,来表达一种脱离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最后,“穿林转壑自烧云”,则是诗人自身的情感流露。这里的“我”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参与者和感受者。“穿林转壑”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探寻与享受,而“自烧云”则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状态,仿佛诗人的心灵在这片刻的体验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一种超然生活态度的向往。
方干
341首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猜您喜欢
四明山中逢晴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一冈一涧一萦隈,新岁新晴始此回。莎坂南风寅蛤出,茅檐西日一禽来。人迷白路羊群石,水捲青天雪里雷。犹是深山有寒食,梨花无数绕岩开。
十二时·偶忆
清·陈维崧
绵濛二月如酥雨,做出销魂天气。更独客、冷清清地。拚只向、红篝倚。灯灺香焦,天寒酒醒,往事难提起。想那日、元夜迷藏,禊日秋千,人在绿杨丝里。更当初、戟门嬉戏。一部烟花轶记。.....
寒食
清·张印
门巷今朝正卖饧,数椽暂借主人情。试看老屋栽花遍,肯放春愁逐草生。东去江流催世事,南征诗卷谢时名。客中容易过佳节,苦雨凄风不满城。
开元间零陵史育请五步成诗唐主试以除夜题育应口奏诗有今岁今宵尽之句漫于五步口占一首不知古今人可相及否
明·何吾驺
腊除宁有尽,即夕早春回。寒付残宵炬,晴催报晓梅。铜龙还奏夜,画省已传杯。辇下环欢侍,君王万岁开。
春夜对月
清·朱令昭
柳际微茫月,神伤忆往年。玉人临绮席,琼管和冰弦。今夕空庭里,清光寒食前。子规鸣不歇,坐尽博山烟。
是日适逢寒日归途有作次方干寒食过东阳韵(其一)
清·许传霈
春来游兴比花浓,归折花枝路几重。绿野风和人薄醉,閒过山寺不闻钟。
花朝放歌
清·爱新觉罗·弘历
花朝率以度北地,十年九不逢花开。因缘今岁幸江国,春寒却虑含苞胎。迩日维扬转淑气,山?水仙将野梅。吐芳缋艳各殊致,似报今日花朝来。登舟解缆顺流下,塔湾早到才已牌。沉檀为气锦.....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其二)
唐·韦庄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