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咏物
历史考据
地方物产

赏析

这首诗以奇特的视角,探讨了番疆物类的多样性与炎帝图经的缺失,通过对比“三脚鳖”与“五鸣鸡”的传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独特见解和对知识传承的思考。首句“番疆物类信难齐”,开篇即点明番疆地区生物种类繁多,难以一一列举,体现了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接着,“炎帝图经失考稽”一句,暗指古代文献中关于番疆物类的记载可能有所缺失或不完整,引出对知识传承的反思。“颇怪草名三脚鳖,争传人畜五鸣鸡。”这两句通过奇特的想象,将“三脚鳖”与“五鸣鸡”作为例子,来表达对自然界奇异现象的好奇与对传统知识的质疑。三脚鳖与五鸣鸡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它们的存在却激发了诗人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欲望,同时也反映了对传统知识体系中可能存在不足的批判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独特观察和思考,也蕴含了对知识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反思。通过奇特的比喻和想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以及对传统知识的审视与批判,体现了清代文人的思想深度和文学创造力。

朱仕玠

151首
朱仕琇兄。乾隆十八年拔贡生。授德化教谕,后升内黄知县,未上任而卒。有《筠园诗稿》、《小琉球漫志》、《龙山漫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