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离别送别
思乡亲情
赞颂母爱
喜庆
期盼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张元干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述和个人经历的回顾,表达了一种离别重逢后的喜悦与不安,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命运的期待与不确定性。首句“髫龀分携几见春”用“髫龀”比喻稚嫩的年华,与“分携”结合,意味着在青春时期就经历了离别,“几见春”则是时间流转的写照。紧接着“它时有恃独常颦”表现了一种孤独感和忧虑情绪,这里的“它时”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候,“独常颦”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实。中间两句“何期万里漂零后,忽报三巴信息真”表达了对远方消息的期待与惊喜。这里的“何期”表示渴望,“万里漂零”形容长时间的离别和漂泊,而“忽报三巴信息真”则是突然收到来自遥远之地(以“三巴”为代称)的确切消息。后两句“素发轻安膺晚福,远怀悲喜望征人”描绘了一种平静而又复杂的情感状态。“素发”指的是未经打扮的自然头发,“轻安膺晚福”则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祈愿。然而“远怀悲喜”却透露出一种深藏的忧伤和喜悦交织的情绪,尤其是在等待着他人的消息时的心境。末尾两句“王孙盛事今双美,及早归来奉紫宸”则是一种对友人美好现状的赞美以及对其早日归来的殷切期望。“王孙盛事”在这里用以形容朋友目前的良好状况,“双美”意味着内外兼修,而“及早归来奉紫宸”则是希望这位友人能够尽快回到朝廷,为国效力。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离别与重逢、个人经历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等元素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深厚的人际关系。

张元干

422首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