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春天
抒情
怀古
思乡
爱情
离别

赏析

这首诗名为《兰陵王·春恨》,出自北宋词人张元干之手。全诗采用慢词的形式,意境淡远,情感丰富,描绘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旧日情深的怀念。开篇“卷朱箔。朝雨轻阴乍阁。”一句,便设定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景,朱红色的窗棂在晨雨后的微光中显得分外温馨,而那轻薄的阴云又为这份静谧增添了几分神秘。紧接着,“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描绘了一幅春日闲情图。阑干之外,柳絮随风舞动,和煦的阳光在细雨后透露出来,而那不知名的小花却悄然爬满了台阶,与红色的药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东风妒花恶。吹落。”则表现了作者对春天易逝的感慨。东风轻拂,带着丝丝凉意,却又无情地将那些娇嫩的花瓣吹落,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是人间情感易逝的隐喻。“梢头嫩萼。”继续深化了春天的意境,那些新生的枝条上长出的幼小花苞,生机勃勃而又脆弱无力。在下片,“屏山掩,沈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一句,作者转向内心世界的描绘。屏风后面的山峦被轻轻掩起,那沉睡的河流散发出疲惫的香气,而心中的忧愁却如同沉淀在酒中,让人不敢去触碰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作者开始回忆起往昔,在那繁华而又古老的都城里,他曾经年轻、疏狂,沉浸在欢声笑语中,那种快意恩仇,如今却只剩下无尽的怀念。“障泥油壁催梳掠。”这一句,则写出了作者对往昔美好的追寻和再现。那些曾经被尘埃覆盖的旧物,现在又被人细心擦拭,试图恢复往日的光彩。“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这段落中的情感更是深沉而又温馨。作者回忆起与知己一同骑马漫游的情景,那些在上林携手相伴的日子,以及那些夜里一起点亮灯火,许下早晨的约定。“又争信漂泊。”这一句,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情感的无奈。如今一切都已物是人非,那些曾经坚定的承诺,如同落叶般随风飘散。“寂寞。念行乐。”这是全诗中最为凄凉的一句,作者的心中充满了孤独和空旷,他只能在回忆中寻找那份已经逝去的欢愉。“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这一句,用极其细腻的手法描绘了一种深藏的哀伤。那些曾经鲜艳如花瓣般的记忆,如今已变得模糊而又淡薄,而那断了的琴弦,更是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琼枝璧月春如昨。”在这里,作者用一种超脱时空的笔法,将眼前的景象与记忆中的画面重叠。那些璀璨如玉般的枝头,在春夜的月光下依旧美丽,而那份春意,则宛若当年。“怅别后华表, 那回双鹤。”这一句,是对往昔情深的追念和无奈。在离别之后,那些曾经共同飞翔的情感,如今只剩下空留的痕迹,而那双 鹤,则成了永远无法触及的记忆。“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最后一句,是对往昔美好而又痛苦回忆的一种超然。作者似乎在告诉自己,在这醉生梦死的人世间,或许只有通过醉酒来暂时遗忘那些相思之情,才能获得片刻的宁静。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景象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与丰富的意境,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作品。

张元干

422首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