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兰
辞
唧
唧
复
唧
唧
,
木
兰
当
户
织
。
不
闻
机
杼
声
,
唯
闻
女
叹
息
。
问
女
何
所
思
,
问
女
何
所
忆
。
女
亦
无
所
思
,
女
亦
无
所
忆
。
昨
夜
见
军
帖
,
可
汗
大
点
兵
,
军
书
十
二
卷
,
卷
卷
有
爷
名
。
阿
爷
无
大
儿
,
木
兰
无
长
兄
,
愿
为
市
鞍
马
,
从
此
替
爷
征
。
东
市
买
骏
马
,
西
市
买
鞍
鞯
,
南
市
买
辔
头
,
北
市
买
长
鞭
。
旦
辞
爷
娘
去
,
暮
宿
黄
河
边
,
不
闻
爷
娘
唤
女
声
,
但
闻
黄
河
流
水
鸣
溅
溅
。
旦
辞
黄
河
去
,
暮
至
黑
山
头
,
不
闻
爷
娘
唤
女
声
,
但
闻
燕
山
胡
骑
鸣
啾
啾
。
万
里
赴
戎
机
,
关
山
度
若
飞
。
朔
气
传
金
柝
,
寒
光
照
铁
衣
。
将
军
百
战
死
,
壮
士
十
年
归
。
归
来
见
天
子
,
天
子
坐
明
堂
。
策
勋
十
二
转
,
赏
赐
百
千
强
。
可
汗
问
所
欲
,
木
兰
不
用
尚
书
郎
,
愿
驰
千
里
足
,
送
儿
还
故
乡
。
爷
娘
闻
女
来
,
出
郭
相
扶
将
;
阿
姊
闻
妹
来
,
当
户
理
红
妆
;
小
弟
闻
姊
来
,
磨
刀
霍
霍
向
猪
羊
。
开
我
东
阁
门
,
坐
我
西
阁
床
。
脱
我
战
时
袍
,
著
我
旧
时
裳
。
当
窗
理
云
鬓
,
对
镜
帖
花
黄
。
出
门
看
火
伴
,
火
伴
皆
惊
忙
:
同
行
十
二
年
,
不
知
木
兰
是
女
雄
兔
脚
扑
朔
,
雌
兔
眼
迷
离
;
双
兔
傍
地
走
,
安
能
辨
我
是
雄
雌
?
边塞
离别
战争
亲情
情感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当着窗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女性的坚韧不拔。开篇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设定了家庭的宁静与女主角色的勤劳,但紧接着便是对比的手法,"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透露出木兰内心的忧虑和期盼。随后的问答部分,木兰表明自己没有特别的思绪,只是因为家中的军帖牵动了她的情感。接下来的叙述则展现了木兰的决心和勇气,她决定替父从军,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诗中多次使用"不闻爷娘唤女声",反衬出木兰对家庭的割舍之痛,同时也凸显了她在战场上的孤独与坚持。最后,当木兰凯旋而归,家人相迎,姊妹重逢,情感的温暖和日常生活的平静再次降临。诗中的木兰形象,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也彰显了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此诗通过对比、反复等手法,将木兰从家庭妇女到战场勇士的转变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